探索祁红的初制和机制试验
发布时间 2013-04-06 浏览 8047 次
农的生叶(芽叶呈浅黄绿色),得到胡浩川场长的同意,全场职工共同协助试验,试制出大批(约30担)夏茶祁红,打破祁红区不采夏茶的习惯。这批夏茶祁红运上海试销出口受到欢迎,茶商认为夏茶祁红叶底红艳胜过春茶,品质特优,为过去所罕见。事后写了一篇《叶绿素对红茶品质影响》的文章,以供国内红茶区茶树栽培与制造工作的参考。

祁红机制试验

1936至1937年我调任祁门茶业改良场技术员,专搞祁红初、精制试验工作。该场先后由日、德购进大小型红茶初制揉茶机和烘干机两种,以供机制红茶实验示范、推广之用,以求提高祁红的质量。

第一年(1936年春)祁门平乒初制厂用台湾的大成式小型揉茶机和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小量试制红茶,改脚踩为机揉,改竹笼烘焙为机烘,试制红毛茶4、5千斤,经过筛分手拣,精制成品茶箱装运上海试销,把祁门茶商素称西、南两乡祁红大王所产王牌祁红压在后面,茶场夺得当年祁红的“顶盘”(最高价格),上海茶商极为震动!

第二年(1937年春)试用德国克虏伯式大型揉茶机、解块筛分机、手推烘干机等各一台,大量生产机制红毛茶约2万余斤,加工筛拣分两大批运沪销售,大受外商欢迎,并说“这样的机制祁红有多少要多少”,又获得一个“顶盘”。祁门茶商对茶场试用机器大量生产时,曾有人大加反对说:“机器制茶一定要沾染铁锈和机油气味.高温快速机烘的红茶得不到祁红特有的芳香(火候香)”,这些谬传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机制红茶的试验成功,为我国推广机制红茶做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得不到及时推广。

购进茶机,洋为中用,改进品质,提高产量是件好事。但在试制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洋机器并不十全十美,日德茶机配备都不齐全,主要缺少蒌凋机具,要利用室内自然萎凋或日晒的方法,很难适应揉捻机大批大量的需要,影响红茶正常生产。

在1936年春第一次使用台湾大成式揉捻机投入萎凋叶100市斤,运转正常,揉茶上下翻动很活,茶叶条线紧细,比脚踩茶叶大有改进,但因投有配备解块筛分机,要用2、3人散团筛分,工作显得紧张。

手拉百页烘茶机,炉大烘箱小,火温高,茶叶撤在百页帘上,由上至下共6层,上茶下茶要2人操作,也显得紧张.第一次竟把大量红茶烘焦了,造成损失事故,原因在哪里?经过检查,由于该机缺少温度调节装置,炉温和烘箱温度究有多高?没有温度计观测,新机器性能没有摸清。后经共同研究,把制茶试验暂停下来,改进烘机,设计在s形通风管上开一个长方形(长24公分×宽12公分)的活动风门,炉温过高时,把风门抽开一部或大都,以便进入一部分冷风,随时调节烘箱内的热风温度。并在烘箱进热风的喇叭形风斗上安置一个温度计以察看热风温度的高低,随时掌握烘茶适当的温度,保证红茶质量的要求。

祁红机制的质量问题得到解决,第二年春着手解决产量问题。德国克虏伯大型揉茶机初制祁红,每日夜需要萎凋叶2、3千斤,缺少萎凋机具的设备,要靠茶场晒坪日光萎凋豹叶子不足以供应大型揉茶机的需求,如遇到阴雨天萎凋困难,影响红茶初制正常生产。为此特设计一大间加温萎凋室,一端安装一个热气发生炉,发生大量的热气,在另一端用鼓风机把热气抽进萎凋室,通过各层萎凋帘而排出室外,室温控制在30度左右6-8小时可萎凋一轮生叶,每日夜能萎凋生叶2千斤左右,这对战胜阴雨天,保证机制红茶不断生产,大量机制祁红起到一些作用。

(冯绍裘先生1935—1937年在祁门茶业改良场工作。此文原载‘我与茶叶五十年).本书选自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70周年所庆纪念册》,略有囊节。)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