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历史:余干臣与祁红
发布时间 2013-04-12 浏览 6312 次
么,当年关于此事的记载可谓非常之少,余干臣其人,就更没有多少文字资料留传下来。我们今天对其生平经历,仅能大致了解一二而已。

余干臣(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于19世纪中后朝),名昌恺,黟县立川人。据说,余氏少年时就以聪明好学、头脑灵活而闻名乡里。他先习儒业,可能中过举。清同治年间,被朝廷派往福建某县任县令。

福建是我国红茶的发源地,当地出产的红茶称作“闽红”,深受外国人青睐,走俏市场。余干臣出生于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的徽州,来到福建,自然会对这种迥异于徽州传统茶叶制作方法的红茶,深感兴趣,而留意观察。

光绪元年(1875),余干臣见自己在仕途上难有多大作为,便罢官归里,转而从商。在徽州,经商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象他这样弃官从商的,并不鲜见。当时的徽州,盛产茶叶,但都是生产绿茶之类,并无红茶。余干臣因看见“闽红”利厚销畅,便投资办茶号,独辟蹊径制作红茶。他先到与徽州毗邻的老茶区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茶庄,仿“闽红”的制作方法,收购生叶,经过试制,红茶虽制作出来了,但品质总难令人满意,在市场上不被人认可。于是,光绪二年(1876)余干臣又从至德来到祁门。先是在祁西历口设茶庄,光绪四年(1878)又设茶庄于闪里,继续试制红茶

由于祁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异的茶树品种,十分适合制作红茶,加之余氏不断探索钻研,努力改进制作技术,终于创制出了从外形到内质都十分优异的工夫红荼。从此“祁红”横空出世。

顺便提一下的是,余干臣的儿子余伯陶亦以茶叶而出名,他子承父世,经商业茶。光绪二十一年(1876),伯陶在屯溪长干磅开设福和昌茶号,对绿茶制作技术进行改进,在“眉珍”中提出“抽芯”进行精制,运往上海销售,得到好评。从此“抽芯眉珍”成为“屯绿”中的佳品而畅销市场。余氏父子二人同对徽茶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可谓一段佳话。(茶叶门户网)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