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普洱露奢侈化端倪 普洱春茶“疯狂” 再现
发布时间 2013-04-17 浏览 10995 次
005年到2007年,茶厂从原来的254家增至700多家;用于编织制茶工具的竹子、用于建设茶厂的建筑材料,价格也跟着涨。“原来一根竹子5块钱,一下子就涨到10块钱。”茶农成国强记得,2007年4月,他的茶卖到2000元/公斤,达到历史最高峰,而头一年的价格仅700元/公斤。

  然而,这样的“好事”并没有持续多久,2007年5月,普洱茶价格急转直下,瞬间跌到谷底。很多茶农、茶商措手不及,赔得血本无归。许多在建或者还未投产的茶厂被迫停工,至今仍有部分茶厂没缓过来。

  这就是外界所说的“普洱茶泡沫破裂”,而陈宏斌将其定义为“普洱茶地震”。他和许多茶商一样,不喜欢用泡沫、炒作等词汇来形容普洱茶市场。他们认为,普洱茶是一个脆弱的行业,任何“流言蜚语”都是伤害。

  成国强说,今年天干而不旱,雨水来得恰到好处,冰雹灾害影响不大,茶叶量略少而质高,“和2007年很像”。

  2007年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反思它的原因,审视着当前的茶叶市场是否健康,审视茶农、茶商是否成熟,审视整个普洱茶行业的前景。

  当年普洱茶市之所以崩盘,直接原因是温州“炒茶团”进行了一次资本狙击,推倒了“大益7542”这块多米诺骨牌。之后,普洱茶市场全盘崩溃。

  依托雄厚的投机资本、足够的人力,“炒茶团”在原产地大规模吸入大益茶厂的“7542”型普洱茶,营造涨价态势,不断抬高“7542”的价格。另一方面,他们在主要终端市场广东不断抛售这款普洱茶。在虚假价格前景面前,“炒茶团”抛售的茶不断被人买进,之后再被高价吸入,再继续抛出。“7542”的价格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高,而作为云南普洱茶市场的标杆,“7542”又间接拉动了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所有人都觉得茶叶太值钱了”。

  由于市场惯性,“炒茶团”抛售的时候,整个市场还没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茶价已开始暴跌,茶市崩盘。

  新格局:高端纯料茶唱主角

  茶市地震后,普洱茶开始复苏。从2010年开始,普洱茶每年10%以上的价格涨幅,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价格上涨过快,会不会导致普洱茶市场重蹈2007年的覆辙?对此,不少茶农、茶商自信满满。“涨幅是正常的,市场还是理智的”。

  2007年后,茶叶市场细化出清晰的层次,高端茶高价,普通茶普通价。茶叶价格的高低及涨幅大小直接参考于茶叶的质量,茶叶价格逐步受到价值的约束。“近几年茶价上涨,其实都是以高端纯料茶叶为主,也就是名山古树茶。”他说,这是其质量、产量所决定的,不同于2007年时整个市场笼统上扬。市场对普洱茶的选择有取舍,是理性的,并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捧。

  此外,茶市地震惊醒了很多人,也把很多投机者淘汰出局。现在来说,无论是茶农、茶商还是消费者,对于茶叶市场的认识和把握都有所增加,对价格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运作更为合理谨慎,参与炒作的可能性不大。随着游戏规则的完善,普洱茶市场整体上有良性未来。

  尽管目前普洱茶市场较为合理的格局已经形成,但风险不小。尤其是终端市场上容易出现掺假情况,影响了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

  茶农茶商争夺定价权

  名山古树茶成为新宠,让茶商、茶农意识到“高端普洱茶原料掌握得越多,市场话语权就越大”。

  “普洱茶产品和消费群体已经初步细化,高、中、低三个层次分明;高端普洱茶,其原料——几大名山的古茶树非常稀少,且产量有限。古树茶不多,市场公认好的古树茶更少,仅2%。左右。”包括滇红茶、滇绿茶普洱茶在内,云茶年产量10多万吨,三者按2:5:3的比例,即普洱茶占30%。这其中,古树茶大概仅有10%不到,品质高又得到市场认同的,大概又只有2%。

  根据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报告,西双版纳州共有古茶园82234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个村寨之中。其中勐海县古茶园面积最大,有46216亩;勐腊县有古茶园面积27793亩;景洪市古茶园面积较少,有8225亩。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近几年,云南连续干旱,降低了普洱茶的产量,仅2012年,普洱茶产量就下降了40%左右。干旱减产也促使普洱茶价格上涨。

  天气干旱虽然降低了茶叶产量,却又提高了茶叶质量,再加上原本小气候、生态好的先天生长环境,量少质高,吸引着众多外地茶商来到勐海争抢好茶,他们的购茶模式大不相同。浙江台州的茶商王立用的是“打游击”,每年都来勐海,但买什么茶、买多少茶却没准,需要不断分析茶市情况。“我必须保证买到的茶能卖得动,我还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打游击”的茶商是勐海外地茶商的大多数,由于资本不够雄厚,他们瞄准的更多是价格适中的茶。而另一种茶商是每年采购量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商,他们有成熟的渠道和稳定的顾客群体,与茶农沟通紧密,消息灵通,购茶品种有明显的针对性,多是高端好茶,如班章茶。“3月到现在,我已经前前后后投了200多万元了。”来自广州的茶商说。

  更“高级”的是茶商,通过“包山”的价格,来保证自己的茶叶供应和产品质量。针对某一品种的普洱茶,他,或者说他背后的公司,就能掌握定价权。

  抱团合作,拿下话语权

  茶农抱团争取话语权,茶商主动出击抢占稀有资源。未来,茶叶定价的话语权也将落在他们手上。

  2012年,在易武山跑了10年的金孝明,在丁家寨发现了一个优秀的普洱茶品种——弯弓茶。他和另外几名股东合伙,在这里包山建厂。在一家深圳公司的资本支持下,金孝明带着人和钱,在去年11月入驻丁家寨。目前,一个上下两层、200平米大小的初制所已经接近完工,投资逾百万元。这家公司还承包了丁家寨300亩的茶山,承包期为25年。此外,当地茶农李静以公司合伙人的身份,负责向寨子里的其他茶农收购鲜叶。

  通过这种方式,金孝明和他的公司占据了弯弓茶这块蛋糕的绝大部分。尽管厂房还没建成,但依靠李静家的两口土锅,他的产品已开始销往全国。

  成国强今年也不再单干,而是联合7家亲戚,组建了一个茶叶合作社,统一采茶、炒茶、晒茶和销售。合作社拥有300亩左右的古茶树,根据客户需求,他还会再收购一些鲜叶。这样的茶叶合作社,在新班章还是第一个。

  一个是茶农,一个是茶商,却默契地通过各自的方式,都掌握了一个品种的普洱茶一定数量的原料,并且都从鲜叶入手。

  “每个茶农的制茶工艺不一样,分散收购干茶,不利于造出好茶,甚至有可能掺假。”金孝明说,这样做,是希望从原料入手,统一制茶环节,形成质量较高的产品,“好产品才能卖好价”。

  “并不是说通过占据茶树资源来取得定价权。我们更愿意看到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高,外界认同我们的价格和话语权。”他说。

  茶农对整个普洱茶市场的控制能力低,非常被动。茶农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抱团取暖,才有话语权。如今,成国强已经向工商局申请册公司,“没问题的话,今后再继续扩大”。他对自己的茶叶生意有着明确的规划,他将女儿送去学茶艺,又力主侄子学会计,都是在为茶叶事业培养接班人。

  而金孝明要走的路更长。除了建设两个初制所外,他还计划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茶园。产品将往深加工发展,推出自己的红茶品牌。

  “原料生产变成少数人的工作,这完全可行,也是国家鼓励的。”陈宏斌认为,今后或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时,部分脱离茶叶生产的茶农将进入城镇生活和重新就业,不用再生活在深山里。

信息来源:《都市时报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