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觉农先生在祁门所做的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乃是首倡成立茶叶运销合作组织。先生一生爱国爱民,尤其体恤民众疾苦,来祁门不久,他就对祁门茶业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想从中找出发展祁红生产的良策。在调查中,先生带深入茶农家中和茶园上,与茶农直接打交道,倾听茶农疾苦。经过深思熟虑,先生认为,当年祁红产销有几大弊端,概括为洋行和茶栈的“抢茶主义”、茶商的“绑茶主义”和茶农的“敲茶主义”,尤其是运销制度极不合理,中间环节太多,层层盘剥,茶农深受其害。因此,先生决定成立茶叶运销合作组织,他提出这一组织的目的:“一,在自有生产,自行制造,自为运销,使茶之企业,成有系统之经营。二,消极的作用,避免种种中介商人的从事削剥;积极的作用,集中力量,改善植制。三,茶业由合作驯成有利益生产事业,渐以达到茶户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之向上。”
在吴先生极力倡导与亲手操办下,1933年在平里茶业改良场内,成立了“平里茶叶运销合作社”。为了推动合作事业发展,采取了不少优惠茶农的措施:凡是卖茶给合作社的茶农,经申请登记后,即为社员,首批社员有50多人。社员前来售茶,合作社一律支付现金,决不拖欠,并当场记下数量及价格,运销外地盈利后共享。且事先声明,社员只享受盈利的权利,不承担经营亏损的责任。
当时,改良场经费有限,合作社无启动资金。吴先生倾囊而出,个人垫付1200元,并冒着巨大风险,通过私人关系向银行贷款1000元。改良场全体职工为此感动,自愿捐出一个月的薪金1800元。就这样,凑齐4000元现金后,合作社于1934年茶季,正式启动营业。在平里双凤坑设一分社,分别请当地精于茶业的章绍周、章俊之等人负责。4月开秤收购毛茶,精工制成红茶5
9箱,每箱60斤共3540斤。运抵上海,吴先生亲自负责销售。由于减少了茶栈、茶商的中间剥削,这批生意下来,居然盈利233元之多。7月,即召开社员大会,分发红利,茶农由此大得实惠,踊跃参加合作社。从此,祁门茶叶运销合作社大发展,最盛时有70余家,社员数千人,并逐渐推厂到全国。我国的茶业合作,就这样始于祁门,而先生倡导功不可没。
1934年7月间,因要出国考察茶业,先生辞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一职,由胡浩川先生接任,吴觉农先生从此离开祁门。此后,先生虽人不在祁门,但仍时时心系祁门茶业,他在当年写的不少茶业著作中,如与范和钧合著《中国茶业问题》等,都对祁门茶业进行了分析论述,为祁门茶业发展呼吁呐喊,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解放后,先生虽身居高位,公务繁忙,但对祁门却丝毫未忘,关心有加,他为祁门茶业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个进步而倍感欢欣。1985年,时值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70周年所庆,先生回忆起当年在祁工作情景,百感交集,提笔书道:“祁门红茶,多年称雄。中经淹息,人事未雍。种茶植树,跟上四化。”并“祝祁门红茶色更艳、味更强、香更浓”。1987年,祁红荣获第26届世优质食品博览会金奖,时年91岁高龄的先生,闻听此喜讯,搐捺不住欣喜之情,于中秋佳节那天,赋诗一首:“祁红屯绿素称最,出欧评选再夺魁,饮料药料称双绝,富国利民人人爱。”表达了对祁门茶业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祁山苍苍,闻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茶叶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