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的兴衰历史
发布时间 2013-04-22 浏览 6076 次
著名的“茶船古道”。

然而,六堡茶自明清开始出现的繁荣时期,却从抗战爆发的1937年开始,进入一个衰落期。

据抗战后的资料《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记载:“六堡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形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抗日时外销日减,估计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左右……”

战争的影响给六堡茶业带来重创,由于茶叶需求量急剧下降,长途的交通运输也被中断,六堡茶在1949年建国前的生产处于低迷时期。

“六堡茶的重新振作是在1951年之后。”何志强说,当时全国正进行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从而也调动了茶农的种植茶树的热情,种植面积也由此扩大。

1953年1月,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经营广西茶叶,即梧州茶厂的前身。1953年11月,中国茶业总公司梧州支公司创建。1954年1月,中茶梧州支公司改为广西支公司梧。1954年,六堡茶由于肩负“出口创收”的使命,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国家开始取缔私营茶商采购毛茶,广西大部分六堡茶毛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和收购价格,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集中运到梧州茶厂精制加工,梧州六堡茶从长期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业化大生产,同时努力改进生产,推广创新技术。据《茶叶采制方法中》记载,当年为提高六堡茶品质,部分茶区进行了“青茶改制”,编写了各类毛茶初制方法,更创新出很多制茶机械,如木制的水力揉捻机等。

然而,这股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六堡茶兴盛之风并没有重现其昔日的辉煌。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使得刚刚复兴的六堡茶生产重新进入低迷,加上当时茶叶的收购价格偏低,茶农种茶制茶的积极性严重受损,茶园逐渐被丢荒。此外,由于当时执行不利于发展传统六堡茶的收购政策,客观上导致茶农摒弃了六堡茶传统后发酵的生产工艺,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受到冲击。由于失去了原本特有的传统风味,加之人们消费口味的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因素,上世纪八十年代,六堡茶产业渐趋衰落。

“酒香不怕巷子深”。20多年后,六堡茶这个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茶历经沧桑,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伴随着普洱茶热销的东风,与普洱茶有着类似加工工艺及功能的六堡茶,终于迎来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其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