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从武夷山到欧罗巴——红茶妙曼滋味背后的酷烈传奇
发布时间 2013-05-05 浏览 24811 次
民者,宗主国的饮茶嗜好,也就很快风靡了北美。尤其是英国人喜欢武夷红茶,这个嗜好便在北美更为流行。1770年左右,波士顿富商马士·汉考克就在他的大商店里出售武夷茶。他在传单广告中说:“如果武夷茶不合女士们的口味,她们可以退货并退回她们的钞票。”只不过当时输入北美殖民地的茶叶,一部分是通过英国政府经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官方渠道输入的,而另一部分却是民间盛行的走私茶。

  因为私茶如此盛行,致使东印度公司的茶叶销量一落千丈。英国国会遂于1773年颁布《茶叶法案》,允许东印度公司直接到北美市场销售,这样可以把价格降到比走私茶还低,以帮助英国本土商人。这一法案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不满。1773年11月,7艘载有茶叶的大型英国商船开往北美殖民地,有2艘分别前往纽约和费城的商船遭到当地抵制,不得不开回英国;其中的4艘于12月16日抵达波士顿港口,波士顿革命分子塞缪尔·亚当斯领导当地人打扮成印第安人的模样偷偷摸到船上,将船上货物捣毁,并将342箱茶叶倒入港口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一事件很快就激怒了英国政府,他们认定这是一种挑衅行为,并于1774年通过了一系列的“强制法案”,旨在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北美居民将其称为“不可容忍的法案”,终于导致了1775年4月的美国独立战争。

  为了支持革命,当时曾有很多美国妇女不得不忍痛放弃喝茶的习惯。在波士顿就有500名妇女集会约定不再饮茶,其他城市的妇女也响应号召加入抗茶的队伍。不过,茶的诱惑毕竟难挡,美国独立之后的第二年就重开与中国的茶贸易。第一艘中美贸易船“中国皇后号”于1783年开出,回航之时运回数百吨红茶绿茶,四五十吨瓷器,还有丝绸、桂皮、牙雕、漆器等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当“中国皇后号”回到纽约时,船上的货物立即被抢购一空。其中,一只绘有中国飞龙图案的茶壶,被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看中,他如获至宝,珍藏起来,这把茶壶现已成为美国国家博物馆的珍藏品。

来自俄国的迷恋

  除了海路为欧洲人送去中国红茶,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漫长陆路向俄国输入茶叶。不过比起具有冒险精神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俄国人最初对这种新鲜事物多少抱着点怀疑的态度。1654年,沙皇曾派出使团出访中国,使团回国时,清顺治帝赠给沙皇的礼物里有十普特茶叶,使团竟然在北京将这十普特茶叶就地卖了。不过,后来那些抵达俄国的茶叶,却很快受到了俄国宫廷贵族的喜爱。与中国红茶在英国的传播相似,这种稀有的饮料在俄国也经历了从贵族向民间普及的过程,大约也是在18世纪中后期,俄国全民族都养成了饮茶的习惯。

  俄罗斯的近代经济学家瓦西里·帕尔申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中写道:“涅尔琴斯克(尼布楚)的所有居民,不论贫富、年长或年幼都嗜饮砖茶(以红茶为原料)……早晨就面包喝茶,当作早餐,不喝茶就不上工。午饭后必须有茶。每天喝茶可达5次之多,爱好喝茶的人能喝10至15杯。”俄国人喝红茶不喜欢在茶中放入牛奶,却喜欢加入一片柠檬,或是放入果酱或者糖,寒冷的冬季,还会掺入一匙甜酒以防感冒。

  中俄两国稳定的茶贸易始于1728年中俄签订的《恰克图条约》,条约规定中俄的两国贸易只能在蒙古边境集镇恰克图进行。从此以后,一条起始自福建,途经江西、湖北、山西、河北、内蒙古到达恰克图,之后再转运莫斯科、彼得堡的漫漫茶路便开通了。负责这单生意的中国人是有名的晋商,他们越秦岭、过戈壁、躲避西伯利亚地区的极寒气候,运送一趟茶叶常常需要耗时一年之久。运茶的路上,车帮、马帮、骆驼帮组成的运茶队,经常是累百上千,首尾难望,车铃之声数里可闻。

  而中俄交易的中心恰克图,也因茶叶的贸易而兴盛,成为18世纪初到19世纪后期与我国南方广州遥相呼应的第二大码头,被誉为“沙漠威尼斯”,名噪一时。在恰克图交易茶叶时,中俄双方的商人通常边喝茶边谈论价格,价格商定好后即可互换货物。最为神奇的是,他们之间几乎不需要翻译,中国商人说着近乎汉语的生硬俄语,俄国商人竟然能听懂,而俄国商人为了让华商理解,也有意说着带中国腔的俄语。久而久之,居然形成了一种只有在恰克图才有的买卖方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