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武装下,普洱的工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目前,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其中工业总值已超过157亿元,而5年前的数字分别是126亿元和50亿元。
难能可贵的是,工业的腾飞没有让普洱付出环保的代价。这个平衡点,普洱找到了。这个难题,在普洱有了**的妙招。
“我们还要规划建设澜沧、孟连、西盟、江城原料市场能源‘三头在外’沿边工业园区。构建中老越三国边境经济圈,把普洱建成中国国际绿色产品交易中心,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国家开放的黄金前沿。”李小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旅游为绿色经济发展添后劲
任何开发不能破坏生态,这是普洱“不可逾越”的一项原则。留下的资源也不能白白浪费。因此,绿色旅游计划进入了李小平和同事们的脑子。
普洱市以“森林普洱”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工程,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他们的目标是,青山常绿、碧水长流、蓝天永驻。
在规划中,普洱市要加快推进普洱国家公园、景迈山等景区景点建设,开通以思茅为中心,辐射思宁江墨和“绿三角”的旅游线。推出一批佤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原生态歌舞,全面展现普洱“看有神秘森林、品有醉人普洱、食有生态食品、娱有曼妙歌舞、呼有天然氧吧、居有精品城市”的人间胜景。
他们还计划把普洱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一个大树成林、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的生态生命景观支撑的妙曼城市,一个融入自然、拥抱健康、体验妙曼的世界级精品城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普洱市发挥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基地。
国务院文件直接点题普洱,在历史上是破天荒。
“这是动力,更是压力。普洱市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多等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李小平信心十足,“不过,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普洱市一定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建设好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全国类似地区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其他地区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示范、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