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古茶树“驻守”原始森林2700载
在镇沅县,记者一行徒步7个多小时穿越哀牢山原始森林,探访了一棵已经在深山里驻守了2700余载的 “世界茶王”。
据镇沅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刁迎辉介绍,茶王发现于30多年以前。有一天,镇沅县九甲乡的村民在哀牢山上放牛,发现有一棵硕大的茶树,之后引起了当地县委、政府的关注。1996年,中国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得出结论:在哀牢山方圆240多平方公里、海拔约2100米至2500米高度范围的原始森林内,有2000多公顷是以茶树为优势的植物群落,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也是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其中一棵古茶树,树龄高达2700年,树高25.6米,树干胸围2.82米,其茶叶肥壮匀嫩,叶质黑润、茶香回甘浓厚,当之无愧地成为普洱茶的“茶祖”,成为研究世界野生茶树生长的活化石。2001年,这棵古茶树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论证为世界上“最大的古茶树”,并冠以“野生茶树王”,载入吉尼斯纪录。从此,茶树王相继吸引了中国内地及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前来探奇考察,声名远扬。
但是,要真正目睹“茶王”的真迹也绝非易事。为了使活动顺利,记者一行当天晚上前往镇沅县九甲乡住宿,第二天一大早,从乡政府出发40多分钟前往千家寨自然保护区,上午9点开始在哀牢山原始森林中穿梭,沿途藤木交错、古树参天,还有小溪、雾气、紧裹着树身的层层碧绿青苔,等看到茶王,再回到山脚下,已经下午4点。
云南驿马帮集散的重要驿站
“马帮铃响店小二迎来送往,邸报飞传众官员暮留朝去”、“东奔西走天上地下皆为军火,南来北去鞍前马后只闻茶香”,这是在大理云南驿牌坊前后的两副对联,深刻形象地反映了历史上在云南驿发生过的忙碌的景象。
云南驿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散地开始于清朝。几百年间,每天从云南驿经过的大帮不下十多起,大的马帮有300多匹马,最小的马帮也有五六匹马。他们驮运着皮革、药材、茶叶、布匹、食盐、百货等,沟通着各地区之间民众的往来和需要。为供给这些马帮歇息和住所,云南驿产生了20多家马店分布在古驿道的东西两端,最大的可接待300多匹马,一天供给几千斤草料,驿站中间的街巷上更是商铺林立,为过往马帮置办各种货物。
记者到达云南驿的时候,村里一位高位截瘫的72岁老人郭志国,还来到马帮博物馆,现场为记者唱起了赶马之歌。这位老人当年也是马帮成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云南驿还是滇西战区的重要基地。尤其是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后,云南驿还是滇缅公路上的重要补给站。1942年云南驿飞机场开始成为美驻滇航空38校训练基地,“驼峰航线”的中转站,国民党空军第38站驻地和国民党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校址。因为云集了美军军人、全国各地的人员,开设了众多各地口味的中、西餐厅,比如西餐厅华美餐厅、纽约餐厅等,此时的云南驿还享有“小上海”之称。
虽然今天的云南驿依然经常出现七彩云霞,但历史已一去不复返,只有留在村口的那些硕大石碾和村中斑驳的石板路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幸运的是,我们仍可以从茶马古道博物馆中看到这个驿站曾经的辉煌与光彩,也可以从老人家的马帮情歌中聆听到他们往日的情怀。
丙中洛:凿在悬崖绝壁间的茶马古道
丙中洛在哪里?知道的人不会太多。因为,丙中洛实在太难找了,它处在怒江大峡谷的最北端,距州政府所在地六库329公里,距贡山县城43公里,这里也是云南靠近西藏的最后一个乡。因为地势险要,能够来到这里的旅客很少,但是,大凡能够走到这里,都会被这里的风景所震撼和感染。
丙中洛,在藏语里是指“有寨子的地方”,这个位于滇藏边境的小镇在茶马古道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在云南已基本为现代交通所覆盖的今时今日,唯有丙中洛通往藏东南地区的马帮队仍在滇藏古驿道上穿行。这条活着的茶马古道,始于丙中洛,沿峡谷溯怒江北上,通往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扎那,全长70公里。不过,现在行走在这条路上的马帮已不再运输茶叶、盐巴等货物,而是改为运输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至今,村庄里仍有许多小道上蹄印斑驳,马蹄声声,空谷传响,古意盎然。
丙中洛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人和神共同居住的地方”,这是背包客给她取的名字。从六库溯江而上到丙中洛,200多公里的江段落差达1000多米。两岸高山耸立、连绵不绝;江边怪石嶙峋,崖壁陡峭,极少立足之地。可行进至丙中洛,怒江大峡谷内险峻的地势突然变得平缓。
尽管四周有10座海拔高约5000米的高山,坐落于群山环抱中的丙中洛却有着极致秀美的一面。当地人说,春天,这里的梨花似雪,桃花灿烂;夏天则是绿水青山,一尘不染;秋天层林尽染,稻谷飘香;而采访团一行看到的是梅里雪山上圣洁的积雪。事实上,在丙中洛观景,只要随随便便那么一走,凝神一发呆,马上就会看到一幅极美的山水画:或悬崖峭壁,鬼斧神工;或索桥横空,水光映雪;或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即便是雨中,那奔来眼底的山水泼墨,也可和大师级的国画杰作相媲美。
与风景相比,丙中洛更迷人的所在是这里祥和、质朴的民风。丙中洛主要居住着怒族、藏族、傈僳族和汉族等民族,人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选择信仰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当地的原始宗教,仅有6000多人的村寨里就有普化寺、东风基督教堂、重丁天主教堂等多处传教布道的场所。在丙中洛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民族,因为这块土地能融化任何民族之间的隔阂、宗教之间的博弈、文化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