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要发展,茶企要做大做强,需要着力重视与解决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松散、新技术推广、农残超标、质量失控等诸多问题,从政府、协会单位到企业、科研机构等等,在建立健全茶产业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做好综合服务、多方联动。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徽茶崛起发展,不能靠政府单方面推动,也不是靠企业自主奋斗,而是需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专家咨询、社会参与”的茶产业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对茶叶品牌建设及产业化发展的统筹协调。为推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省先后出台了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举办加快茶产业发展报告会、茶产业振兴论坛等举措。2012年11月,为进一步发挥产业资源优势,我省建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茶叶主产市政府、省直有关单位、有关茶叶协会、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的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及时研判新形势,谋划茶产业发展重大问题,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共同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发挥与强化行政推动作用。
加大政策扶持与产业投入。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好乡村的整体工作布局,对茶产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省财政安排茶产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并继续将茶产业纳入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支持范围,支持力度较往年有进一步增长。加大投入力度,统筹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研发和扶贫资金等,明确重点投资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省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每年都安排千万元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各茶区政府也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茶叶品牌建设和产业化,引导金融资金向茶产业投放。
强化综合服务,推动深层次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我省引导和批准了安农大、省农科院与40多家相关研究机构、生产企业组建了茶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团队的作用,注重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吸引社会投资,促进安徽茶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同时,各级农业部门应广泛开展对农机推广人员、企业技术骨干、专业合作社及茶农的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茶叶科技营销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为茶产业振兴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安徽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与难得的发展机遇,要重振徽茶威名,理应在充分发挥安徽茶叶自主优势的基础上,认清发展瓶颈,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多方联动,共同推动徽茶振兴,做大做强安徽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