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3-06-22 浏览 52138 次

(3)提高六堡茶产品加工水平。以建设标准化六堡茶加工企业为载体,改善六堡茶生产环境,全面推进六堡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工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加强加工企业(厂房)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产品QS认证,企业按ISO22000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取得体系认证,确保六堡茶优质、安全。

(4)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以专卖店建设和梧州茶城(专业市场)建设为突破,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打造六堡茶品牌,拓展市场,做大规模,提高六堡茶在国内外市场份额,提高品牌效益。

四、产业发展规划

(一)茶叶种植规划

1、主攻方向

六堡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和老茶园更新;引导适度规模经营,连片开发,扩大生产规模;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全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加强茶农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种茶水平和产茶质量。

2、发展目标

近期(2009~2010年):以复垦老茶园及新植茶园相结合,全面提升茶园单位面积产量与原料质量为主要目标,到2010 年,全市建成六堡茶原料生产基地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占10%;年产毛茶0.5万吨,毛茶产值1.5亿元。

中远期(2011~2015年):以每年发展2万亩新茶园作规划,到2015 年,全市建成六堡茶原料生产基地1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占40%;推广六堡茶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规划期末年产毛茶1万吨,毛茶产值3亿元(见表五)。

表五:茶叶种植发展规划表

单位:亩、吨、万元

项目时段

茶园面积

毛茶产量

产值

合计

其中有机茶

2010年

50000

5000

5000

15000

2015年

150000

60000

10000

30000

3、规划布局

(1)品种选择

要进一步优化茶树品种。在现有栽培茶树品种的基础上,加大品种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推广栽培经鉴定选育的六堡种无性系苗木和“桂绿1号”,为生产高档的六堡茶提供优质原料。核心区主要是发展六堡茶原种。其它产区,在主要推广六堡茶原种的基础上,为了加快茶园基地的建设,可以考虑从外地(如广西茶科所)适当调进部份茶多酚含量高、适合加工六堡茶的品种(如桂绿1号),以解决近期六堡茶苗严重不足的问题。品种的选择要注意早、中、晚的品种合理搭配。

(2)区域布局

全市茶叶种植的区域布局可分为核心种植区和辐射种植区。核心种植区主要布局在苍梧县的六堡、狮寨、京南、梨埠、沙头、石桥、木双等镇和蝶山区的夏郢镇,到规划期末(2015 年)茶园面积达到13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87%,核心区每个乡镇茶园面积均在1~4万亩左右。辐射种植区域布局在藤县的岭景、金鸡、新庆等镇和蒙山县的西河、新圩、黄村等镇,到规划期末(2015 年)茶园面积达2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3%,每个乡镇茶园面积约在0.3~0.4万亩左右(见表六)。

表六: 茶叶生产区域布局规划表   

单位:亩、吨、万元

二)六堡茶加工规划

1、主攻方向

鼓励六堡茶精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以茶区为依托兴办六堡茶毛茶加工厂,提高毛茶加工质量;建立六堡茶毛茶加工和六堡茶精茶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六堡茶精茶集中加工区,提高准入门槛, 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加大企业科技开发力度,力争茶饮料、袋泡茶、速溶茶粉等六堡茶系列茶产品研发不断创新,延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六堡茶产业的整体效益。

2、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0年,全市六堡茶毛茶加工厂控制在30家以内,年加工毛茶0.5万吨;对现有22家六堡茶精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所生产六堡茶必须全部通过“QS”认证,部分取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证书。企业年产能达2万吨,年产六堡茶成品茶1.5万吨,产值达15亿元。

中远期:到2015年,全市六堡茶毛茶加工厂控制在100家以内,年产毛茶1万吨,形成梧州市的高档精品茶产业;改造、新建六堡茶精加工企业达30家,其中培育年产2000吨以上六堡茶的精加工企业10家,产能3.5万吨/年,年产六堡茶成品茶达3万吨以上,产值30亿元;且六堡茶系列茶研发有重大突破。

3、加工企业布局

(1)毛茶加工企业布局

由于制作六堡茶的茶叶鲜叶原料不能远距离运输,必须经过在生产产地加工成毛茶后才能调运进入精加工企业,因此,六堡茶毛茶加工企业布局以茶区为依托,合理布局,按每1000~1500亩左右茶园规划建设一个六堡毛茶加工厂,全市100家毛茶加工企业分布在全市14个六堡茶种植基地。

(2)六堡茶精加工企业布局

在六堡茶原产地苍梧县建立1个可容纳10家以上中小型企业的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发挥六堡茶的原产地优势。在蝶山区建立一个可容纳10家以上规模企业的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引导现有或新建企业全部进园建厂,形成六堡茶加工基地,同时还可集六堡茶的生产加工、监测、旅游观光于一体,从整体上提升六堡茶产业水平。

(三)市场建设规划

1、主攻方向

以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建设以各主产区乡镇批发市场和各零售商店为支撑的本地市场网络。创造条件在区内外各大城市设立六堡茶连锁专卖店网络,或者在广州南方茶叶市场、深圳的东方国际茶都等一些大城市的专业茶叶市场开拓一块六堡茶销售区,以成为六堡茶企业在各大城市的基地,以便于向各大城市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拓宽销售渠道。

2、发展目标

2009年至2010初步建成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包括交易区4个、茶艺馆及茶文化博览中心、六堡茶物流中心等;100个以上六堡茶专卖店;建成5 个六堡茶毛茶批发市场。

经过5年的培育,到2015年将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建成国内最大和功能比较完善的六堡茶交易市场,充分发挥茶叶专业市场窗口作用,将六堡茶全面推向国内外。全市共建成10个六堡茶毛茶批发市场。

3、规划布局

(1)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布局在梧州市水木蓝山建设小区内。

(2)六堡茶毛茶批发市场。以原料基地的核心种植区乡镇所在地和辐射种植区以县为单位各建设一个毛茶批发市场,合理毛茶运距。

(3)六堡茶连锁专卖店。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开办六堡茶连锁专卖店,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六堡茶品牌经营网络,鼓励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从事茶叶经销业务。

(4)六堡茶销售区。在广州的南方茶叶市城,深圳的东方国际茶都等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开拓六堡茶销售区,梧州市的各六堡茶企业可在此销售区设办事处以及专卖店,以便于向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里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以及向全国各地的茶叶经销商批发茶叶,作为走经销路线的先锋部队,成为连接梧州总部与全国各地茶叶经销商的桥梁,从而加快六堡茶在全国茶叶市场的铺开。

(四)茶文化与旅游规划

1、主攻方向

以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为主,挖掘、弘扬和开发民族茶文化,打造融茶文化体验、溯源、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区(长廊);加快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促进茶健康消费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

打造茶文化品牌,开发六堡茶系列旅游,到2010年接待游客总量达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到规划期末接待游客总量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亿元。

3、规划布局

(1)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布局在苍梧县与蝶山区之间。

(2)古六堡茶茶树群落保护区 。主要布局在苍梧县的六堡镇。作为文物古迹遗留下来的老茶树、老茶园,记录了六堡茶品牌发展的历史,梧州存在着一定的古茶树资源,是极为稀少的资源,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文物价值和产业提升价值,应加以重点保护,申请设立自治区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保护区可以依此开辟万亩古茶树群落游览区,开辟茶河古道游览线,开辟六堡茶基地示范园区或建设六堡茶公园,将古茶树资源作为梧州茶产业发展的一个响亮的品牌进行宣传,以此带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

(3)现代生态茶园旅游观光区。注重茶叶“观、闻、采、炒、品、购”消费方式的引导,建设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大力打造以六堡茶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不断提高六堡茶知名度,促进茶叶消费和茶叶贸易发展。其中:

六堡河观光旅游带:布局在苍梧县六堡镇。规划在2010年前,建设六堡河塘平村到盘龙村段(共约10公里)旅游带,分两段游览。塘平到理冲为竹排漂流,理冲到盘龙为皮划艇漂流,途中休息均可品尝六堡茶。

茶文化体验区:主要布局在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和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并要依托六堡茶专卖店和茶艺馆,让游客充分体验六堡茶的韵味和博大精深的六堡茶文化

五、重点建设项目

(一)六堡茶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6500万元,建立六堡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其中苗圃300亩、六堡茶原种母本园50亩及采穗圃150亩,主要完善六堡茶原有的本地种(六堡种)及“桂绿1号”(云南大叶种选育)等适宜加工六堡茶的优良茶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不断提高梧州市茶园无性良种化率。

 2、建设目标:年出圃优质六堡茶苗约6000万株以上,每年基本满足75%以上新种茶园所需种苗,为六堡茶品牌基地建设提供种苗保障。

(二)六堡茶原料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集中种植,分户管理”的经营方针,全面规划14个六堡茶种植基地,进行老茶园更新、改造,新茶园建设,总投资5.2亿元,面积达15万亩;茶园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茶农科技培训。

2、建设目标:形成14个六堡茶原料种植基地,促进规模化生产,并向标准化高产茶园和适应机械化采收的茶园方面发展,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茶园管理水平,提升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有机茶园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2500万元,在苍梧县六堡镇建立5000亩六堡种有机茶种植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有机茶种植要求生产、管理,引进、推广有机茶栽培技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建设目标:示范、带动全市15万亩茶园中有40%的茶园达有机茶园建设标准,并建成3~5个有机茶园基地专业镇。

(四)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在六堡茶的原产地苍梧县和市蝶山区分别建立一个六堡茶集中加工区,总投资2.5亿元,规划占地200亩,设计产能达1.5万吨。引导梧州市现有或新建企业全部进园建新厂,厂房设施按高标准建立,并高起点装备其它基础设施和加工工艺设备以及科研手段。依靠品质塑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建设营销网络。

2、建设目标:通过广泛吸纳六堡茶成品茶加工企业入注集中区,形成集加工、包装、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加工基地,提升产品档次,树立标准化产品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六堡茶产业的整体效益。

(五)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1.2亿元,在第一期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六堡茶专业市场建成的基础上,扩建占地面积为30亩的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划分为“六大区两中心”:六堡茶交易区、全国名茶交易区、广西名茶交易区、茶具茶文化交易区以及具有办公、会议、娱乐等功能的综合管理区和市场配套服务区和六堡茶文化博览中心、物流中心等。 

2、建设目标:以龙头企业和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组成销售网络,建成集六堡茶贸易、质量监控、文化交流和休闲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化六堡茶叶集散中心。在外地大中城市开设六堡茶专卖店100家以上,六堡茶品牌茶年销售量10000吨以上,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

(六)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在苍梧县与蝶山区之间建立一个六堡茶文化博览园,茶博园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重点建设茶博馆、茶系列新产品研发中心、茶文化休闲中心、茶产品展示中心、茶园观景区。内设观光茶园(有机茶园、古茶树)、六堡茶采集加工体验、品茶区、斗茶区、休闲广场、渡假村、会展中心、商务洽谈、茶产品市场、茶文化职业教育基地、旅游特色超市、茶道表演馆等。

2、建设目标:形成具六堡茶文化特色的茶礼、茶俗,并且具有观赏性、学术性和参与性的茶博园。为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交流、茶系列新产品研发、茶产品交易以及扩大六堡茶文化影响提供重要平台;进一步把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促进梧州经济发展。

(七)茶园生物有机专用肥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针对六堡茶种植需肥特点,建设生物有机专用肥加工厂1间,总投资2000万元。规划占地2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新建厂房、生产流水线、办公楼、原料库房、成品库房等。对所生产的生物有机专用肥进行推广,倡导科学施肥。

2、建设目标:年产生物有机肥2.5万吨、有机复混肥2.5万吨。为建立高产六堡茶原料基地,提供安全可靠的肥料保障。促进茶农施肥观念的改变,引导更多的茶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八)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建设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组建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围绕六堡茶产业发展与提升水平,重点开展六堡茶原料种植技术与品种选育、六堡茶新产品与生产工艺、六堡茶生产机械与工业厂房设计、六堡茶旅游与文化产业系列产品等研究开发。

2、建设目标:组建的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挂靠梧州市农科所,内设六堡茶品种选育研究室、新产品开发研究室、工艺设备研究室、六堡茶传统文化研究室。指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

1、优化发展环境

对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经营者),凡符合条件可以享受国家、自治区和市级有关财税、融资、土地、市场准入、高新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也要在职权范围内,对发展六堡茶产业所需用水、用电、用地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各种优惠措施,不断降低企业及经营者的投资及生产成本。要按照“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和“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和林场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促进茶园基地形成规模化经营。继续加强对六堡茶产区的农村道路、茶园道路和茶园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加大财政扶持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要建立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投资的财政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机制,市、县(市、区)财政支农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要向符合条件的六堡茶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倾斜。规划确定的重点产茶区在六堡茶良种繁育、标准化茶园建设、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机械采摘、茶园生态工程建设等列入相应农业重点技术推广项目予以扶持;采茶机械更新列入农机补助项目;茶叶经济合作社列入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列为农民大培训内容。积极争取科技三项经费投向六堡茶产业,加快筛选确立一批六堡茶生产的重大课题,立项攻关,重点挖掘完善六堡茶优势品种的选育,六堡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六堡茶品质形成机理,六堡茶香气成分的研究,六堡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及优势菌种的培养,研发茶叶加工新设备、茶园高效、安全、优质配方肥料与茶园植保新技术、新设备,支持六堡茶新产品开发。要鼓励六堡茶企业创建品牌,扶持、培育六堡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从2009年起,市、县两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茶苗快速繁育、加工技术的研究、六堡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等各方面。

3、拓宽投融资渠道

建立投融资吸引机制,通过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六堡茶产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联系,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资金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将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符合条件的六堡茶企业、基地和经营大户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合力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

要继续加大对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现有6家六堡茶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要通过招商引资、企业重组、技术改造等措施,在规划期内新培育10家年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龙头企业。

(二)技术措施

1、抓好六堡茶优良种茶苗繁育

按照“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六堡茶原种良种的选育并建立良种母本园,加强六堡茶原种苗木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抓好六堡茶原种母本园建设,选育优良母本,淘汰不良单株,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出圃率,加快扩大六堡茶原种苗木繁育规模。从2009年起,要建立市级六堡茶优良原种母本园和优良苗木繁育基地,全市六堡茶育苗基地面积要达500亩以上,每年可满足2万亩新种茶园所需种苗。

2、加快六堡茶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按照规划,在六堡茶主产区内,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和协调,引导农户、林场合理流转土地,切实解决宜茶用地紧缺问题。二是各级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对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大对茶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快老茶园和低产茶园改造,加强茶园基地的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不断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和产量,提高种茶效益。三是在发展壮大现有六堡茶企业的同时,要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茶园。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逐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基地建设向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3、不断完善六堡茶加工技术

整合资源,加快对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完善。在确保产品安全卫生、优质的前提下,发扬优秀传统加工工艺的同时,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鼓励龙头企业利用现代生物、物理技术改进六堡茶加工工艺,提高六堡茶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促进六堡茶生产加工的标准化。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对六堡茶的加工技术、作用机理和保健作用开展深入研究,加快六堡茶茶饮料、茶食品、茶用品、茶药品和茶化工产品等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茶叶效益,满足市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4、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要充分依托区内外茶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有计划地培养、引进高层次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从2009至2011年,由市、县两级落实编制,为产业主管部门配备高级茶叶专业人才。要定期举办高层次的六堡茶专业人才研讨班,着力提高产业骨干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市农科所设立六堡茶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院,依托国内外专家学者,加强六堡茶种植、加工、存贮、新产品开发、保健功效以及文化的基础性研究,提升六堡茶的影响力,夯实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5、加强六堡茶品牌建设

一是注重挖掘六堡茶的文化、民间风俗和历史渊源,整理出版六堡茶专著,彰显六堡茶的悠久历史,提高六堡茶的文化品位,增强六堡茶的社会和市场影响力。二是抓好六堡茶集体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大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取得六堡茶原产地认证;由政府牵头及时申请集体商标注册,防止恶意抢注;加强宣传推介,加大保护力度,逐级申报“六堡茶非物质饮食文化遗产”和“六堡茶加工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区域品牌效应。三是着力打造企业品牌。企业要在充分利用集体品牌效应的基础上,从源头到市场一系列环节中增加投入,提高技术,加强质量监控,增强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抓好企业品牌建设,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充分发挥市级六堡茶协会对全市六堡茶行业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引导各产茶区建立茶农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全市六堡茶产业协会网络。加强行业协调,倡导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统一应对市场,推进六堡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六堡茶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将成立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督查相关工作落实。茶叶重点产区也要抓紧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2、落实责任

市级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全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育苗基地建设;县(市、区)、乡(镇)主要负责统筹本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基地发展,重点抓好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科技部门要组织重点技术攻关研究;工商部门要加强六堡茶市场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强六堡茶质量管理,合力推进六堡茶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3、强化宣传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对六堡茶产业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从2008年起,市政府将定期举办梧州六堡茶节暨茶业博览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国家级的茶博会和农产品交易会,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展示,不断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

4、完善服务

要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开通六堡茶网站,开辟种植、加工、贮藏、茶艺技术、供求信息、政策信息专栏以及开设六堡茶论坛等,积极开展网上交易。要建立健全六堡茶的市场监督体系以及完善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服务工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