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来,岁月知味已连续三次参加茶博会。从广州、天津、大连一路走来,郑少烘发现今年的普洱茶市场分化更加明显:一是走高端路线的小众品牌,以高品质山头纯料为卖点;二是市场认知度较高、能流通的“行货”,以大益、下关为代表;三是面向低端市场的二三线品牌,以品质还过得去的中期茶为主。郑少烘认为,目前二三线中期茶“贡献”了较大市场份额,但投资回报率不高。如2006年的熟茶,市场价百元以下就能买到。对于大量囤货的藏家来说,这批茶已陆续进入品饮期,靠走量还是能够赚取一定的利润;大益等“行货”茶是否卖得动,主要取决于价格。由于“龙印”等几个经典系列被经营者炒至高位,接盘者观望心态加剧,但只要价格略往下行,仍会有大把的藏家接手;现在比较麻烦的是那些走高端市场的山头茶品牌,“用料首先要纯正,也要有充足的量作为支撑,不单是看茶商的资金实力,还要看其对原料的控制能力,这对多数茶商都是个‘大考’。”
身为岁月知味品牌创始人,郑少烘对自己的产品有着充分的信心,他将岁月知味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量与品质的结合”。按郑少烘自创的普洱茶高端品牌价值综合评定公式,品质是A,数量是B,年份是C,仓储是D,只有A +B+C+D四项得分都较高,品牌综合价值才能得高分。
从2005年品牌创立,岁月知味就将选料重点放在易武茶区。以郑少烘的判断,易武茶非常适合做纯料,而且干仓陈化速度比其它茶区更快,可以较早进入品饮期。同时,易武茶区每年产量约900吨,刨去四成雨水茶,春秋两季总量约540吨,可以支撑企业的规模化运作。作为较早一批向易武茶区渗透的东莞茶商,岁月知味已控制了该茶区春秋两季毛茶“半壁江山”。依托易武茶区上佳的毛茶品质与可观的数量,岁月知味在A、B两项拿了“高分”。
年份方面,郑少烘通过控制新茶进入流通环节的数量,来确保自己卖的茶够老,“每年的新茶只卖三成,其余的囤在东莞仓库中自然陈化。去年我们售出的茶中,有63%来自往年的库存。”郑少烘说,把年份拉长有助于提升品牌附加值,也为经销商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这对品牌做大至关重要。
售茶经:计划年销售额冲至1.5亿元
山头茶需要解决如何卖出去的问题。新进入者一无品牌,二无配方,强调“山头主义”是生存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经过几年沉淀的茶人,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客户圈子,就开始有意弱化山头概念,以强调品质征服客户。郑少烘认为,茶人如果只做顶尖的纯料茶,风险会越来越大,“竞争对手封杀你很简单,只需抬高收购价,收不到原料别的就无从谈起。”所以,一个品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及早在原料储备方面下功夫。
“茶商未来的竞争是优质茶树资源的竞争,手中有粮心不慌。”从去年起,郑少烘开始指挥团队加速向景迈、贺开、南糯山等优质茶区渗透,以买断采摘权等方式掌控山头核心资源,“去年,岁月知味已在临沧茶区的昔归买下了200多棵古树,目前买断的古树已达400多棵。我们现在储备了很多10年后的‘子弹’,10年后‘子弹’会变成‘炮弹’,20年后就是‘核武器’了。”
产品定位方面,岁月知味将顶级产品严控在年产量的1%左右,这部分产品只针对小众玩家,平均价格分布在2500元-8000元/公斤的区段。走量的产品主要为价格适中的乔木系列、常规古树等品类,“如果把普洱茶等级比作一个人的话,我们的产品是在腰部以上。”郑少烘计划数年内将全国店面扩充至100家,年销售规模达到1.5亿元。
探路 北方的机遇:“走出去”将是一条出路
面对优质毛茶原料暴涨、民间存茶量趋近饱和的困局,东莞茶商纷纷将目光投向辽阔的北方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从3月份开始,道滘华南茶叶市场纯臻号的店内就不断迎来一拨又一拨北方客,其中来自东北的茶商占了多数。在茶庄多过米铺的东莞,仅靠本土的消费力根本无法支撑店面正常运营。随着普洱茶在北方市场的普及,“走出去”将是多数茶商的共同出路。
“来考察的北方客已经有十多批,大连、鞍山、沈阳、长春的茶商都有。北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仅辽宁就有4位茶商要代理我们的产品。”纯臻号老板谭文辉表示,找上门的北方客大多是业内朋友介绍来的,他们对普洱茶品级鉴别、冲泡技巧、品饮等基础知识学习非常认真。
也有茶商对北方市场的机遇并不乐观。勐海老博总经理刘洪恩认为,普洱茶北上开拓市场难度相当大,因为短时间内人们的品饮习惯很难改变。
利好 建融资平台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收茶、囤茶要占用大笔资金,针对部分茶商资金周转燃眉之急,去年底,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与民生银行合作,在华南茶叶市场成立名为“茶叶合作社”的融资平台,迄今已为茶商贷款10多宗,总额达数千万元。
“这种融资模式主要服务于华南市场的经营户。”东莞茶协秘书长高飞介绍,华南市场作为融资的担保方,协会则负责作为抵押物茶叶的品质、价值鉴定,经营户通过银行审核后,抵押物封存至市场指定仓库,可获得150万元-300万元额度的贷款。融资平台运营半年来,已有十多个知名普洱茶、黑茶品牌商成功贷款。
说法:东莞普洱茶“几辈子也喝不完”
东莞茶协秘书长高飞认为,目前东莞普洱茶仓储量巨大,仅靠本土消费,“几辈子也喝不完”。炒短线的茶商可以选择大益、下关这样流通性强的品牌,把握住机会就能赚到钱;山头纯料茶尽管价格逐年上涨,但水涨船高,终端成品价涨幅也非常明显,关键是要看茶商对原料的掌控力度及销售渠道能否持续;做品牌对于茶商并非易事,除了产品定位清晰、品质稳定外,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市场接受过程,能最后坚持下来的毕竟是少数。高飞表示,未来普洱茶行业将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高端市场追求的是山头古树纯料,低端的中期拼配茶则靠性价比取胜,重蹈大厂覆辙“炒冷饭”的厂商则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