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摩崖石刻中的“武夷茶”
发布时间 2013-07-22 浏览 6501 次
枪”比喻茶叶),按“五十年来盛行于世”推算,也就是说“大红袍”在清乾隆年间就名扬天下了。再者,有明成祖的心腹胡潆《夜宿天心》一诗为证:“云浮山际掩禅院,月涌天心透客居。幽径不寒林影下,红袍味里夜可无?”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夜宿天心寺,彻夜品饮“大红袍”的情形。足以证明,尚在明初天心寺僧人就有“大红袍”茶叶了。

还有就是时常被人读作“晚甘居”的“晚甘侯”这方石刻。武夷岩茶传说于汉,见载于唐。唐文宗大中乙亥(855年)进士,曾任职方员外郎、上柱国等职的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说:“晚甘侯十五人,遣待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将产于“丹山碧水之乡”的武夷茶拟人化为“晚甘侯”,意为晚节高尚完美的公侯。后人将“晚甘侯”三字镌于武夷九龙窠之岩壁。有人误念为“晚甘居”,也算是平添小趣。

在“晚甘侯”石刻的旁边,是宋代范仲淹所写《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的前四句:“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这首斗茶歌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以及诗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从范仲淹的诗里可以看出,宋代武夷茶已是茶中极品、也是作为斗茶的茶品。

“不可思议”、“不见天”、“应接不暇”、“严禁买茶短价告示” ……关于武夷茶的摩崖石刻还有很多,随着对摩崖石刻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也将不断丰富起来。

长期以来,对“茶洞”这一景点,导游的解释显得有些简单。一般认为这里是武夷岩茶的发源地,或者以这里所产的岩茶甲于武夷山而得名。如果结合“茶洞”周围的摩崖石刻 “隐屏峰”(是说这里群山环绕如屏,空灵清静,便于隐居修炼,故名)、“清隐崖”(是说这是一处清静幽邃、适合隐居的地方)、“天游峰”(是说这里终年云雾缭绕,人行山中,如游天上,是理想的羽化登仙的好地方)和“玉华峰”(盖因玉华泉得名,是说这里泉水玉润晶莹,当与道家修炼讲求避谷食气,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方能得道成仙有关),对这4座深具道教文化内涵的山峰来说,“茶洞”更应是“升真洞”。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