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出口门槛渐高
大量农药残留已经损害了中国茶叶的声誉,并直接影响茶叶出口。2012年2月和3月,中国福建和绍兴口岸出口的茶叶相继因农残超标被欧盟通报。
欧盟已于2011年10月1日起对中国输欧茶叶采取新的进境检验措施,而日本近期亦提高中国出口茶叶的农残限量标准,三***磷在日本的限量计划从0.05毫克/千克调整至0.01毫克/千克,这将对福建、浙江等省的茶叶出口造成较大压力。
据悉,浙江历来是茶叶出口大省,每年茶叶出口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据杭州海关统计,2011年浙江茶叶出口17万吨,总金额达4.9亿美元;今年前两个月,浙江茶叶出口2.2万吨,金额6286万美元。其中日本是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
相关茶叶企业负责人表示,即便茶叶基地早已禁用三***磷,但我国农业并未禁用三***磷,三***磷很可能通过水、空气“传染”到自己的基地,很难保证不出现超标的情况。
更令人担忧的是,按照日本规定,若有5%的产品被检出不合格,日方将全面禁止对此类产品的进口,因此,浙江的茶叶面临遭遇日本全面禁止进口的风险。
源头控制是关键
“要解决茶叶上的农残问题,农药减量势在必行,从源头上达到根本控制。”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指出。“中国的茶叶消费量居世界之首,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最常喝的茶叶里发现了多种农药,”王婧说,“这些茶企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药使用大国,每年使用农药达到170万吨。”王婧说。而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茶叶生产中的农药使用问题,并开始制定农药减量政策。2011年6月农业部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将全国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2012年1月,农业部又明确提出“今年将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提高蔬菜、水果和茶叶的绿色防控覆盖率”。
王婧对记者表示,“比起茶农和小生产者,茶叶企业实际上对于农药的使用具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茶企有足够的资源,通过建立追溯体系等方式从源头控制茶叶上的农药使用。”她呼吁这9家茶叶企业立即对供应链进行整治,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立即停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减少茶叶种植中的农药使用量。
相关专家建议,在选购茶叶时,市民首先要认准质量安全(QS)标志。由于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很难避免受到农药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残留,所以,头遍茶应舍弃,泡茶时间在2个小时之内为宜,并且不要咀嚼茶叶。
而且,茶叶对健康的最大危害是叶面肥的使用,其化学物质很难被分解,会留在体内持续损害肝功能。“铁观音茶已经毁于化肥了,绿茶也有同样的担忧,相较而言,需要发酵时间较长的红茶类、岩茶类稍微好一点。”这位专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