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茶王花落武夷山 厦门金奖得主当场泪奔
发布时间 2013-12-15 浏览 40383 次
p>  昨日上午举行的是大红袍初赛,137个茶样分成7组,每个组别分出A、B、C等级,C级直接淘汰出局。A、B等级进入复赛,优胜茶标注A+。昨日下午4时左右,最后一轮决赛开始了,14个A+茶排成一排,闻香,冲泡……“这泡香高,水不好”,“这泡水好,香气弱一些”。评审专家一边试茶,一边评点。

  “越到最后越是好茶,越难评判,你看我,额头都出汗了,很紧张。”两岸斗茶评审专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顺明是评审专家中的乐天派,他笑着对记者说道。

  最终,14个A+茶样各自细微的优劣差别被专家找出,茶王和金奖、银奖诞生。记者注意到,这次武夷山赛区显示出产区优势,组织的茶样收获了茶王和3个金奖、几个银奖,可谓满载而归。

茶王专访

  大红袍茶王获得者、武夷山市益春茗茶有限公司负责人官明华:

  参赛茶精挑细选

  得提前一年开始准备

  昨日举行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组别两岸茶王争霸赛上,武夷山市益春茗茶有限公司以无可挑剔的优异表现征服了专家评委。

  “这是武夷山正宗的三坑两涧茶,拼配的原料多达12种,做过上百次试验。”武夷山市益春茗茶有限公司负责人官明华这样说。据他介绍,获得茶王茶的拼配主原料,在武夷山都获得大奖。

  官明华称得上是武夷山茶界高人,在前不久落幕的武夷山民间评茶师比赛中,他是进入前100名的评茶师之一,并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他参加武夷山的斗茶大赛,送的四个茶样,有三个获得金奖,一个获得银奖,可谓“大满贯”。这在武夷山鲜有人能做到。

  谈到获奖的秘诀,官明华说,之前他不喜欢参加斗茶比赛,但是一旦决定参加,就会提前一年准备,从茶园开始管理,施用有机肥或是把茶园旧泥巴挖掉,换上新土,然后从制作技术、产地环境等都做到尽善尽美。

  (记者 曾海林)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