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培林论紫砂绞泥工艺
发布时间 2011-06-23 浏览 6259 次
硕。正如大家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地方的,才是国际的。而真正要找到相宜于绞泥工艺表现的题材,并非易事。而绞泥所特有的纹理线条,与中国水墨画中点线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绞泥中色块也可以构图。这也许还有西画的效果。这当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而概括与抽像是绞泥构图的最大特点。

  宜兴古有十景之说,吴培林尝试着把宜兴十景作为自己绞泥创作的题材,并定名“荆溪十景”。一壶一景,十壶十景,多姿多彩。为此,他曾到处收集资料,有些还到实地观察。他列出了相宜紫砂绞泥创作的十景。也有人以为,这是吴培林自己给自己出挫折,这种题材奇重,内涵丰硕,又不能牵强附会。前些年,吴培林特别利用绞泥的抽像性构图特点,陆续创作了一些带有哲学理念题材的作品,如“太初之道”、“龙潜鱼跃”、“孕育”等。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以为,不同的创意,实施的手段是不同的,比如写文章和画丹青,总要出题立意。然后再动手做。标题题目是中央思惟,再找合适的表达方式,用什么语言表达为好。绞泥构思同时要考虑与造型的协调,绞泥画面的完成在技术上有没有保证,烧成后呈色能否达到理想中的效果等等。

  紫砂绞泥和瓷器的绞泥不同。紫砂要把各色泥条按设计要求叠放镶嵌,再切成多色泥片,再按打身筒做壶的程序做。怎样叠放镶嵌是枢纽,图案就在那一步定型。吴培林知道,这紫砂绞泥没有现成的师傅。尤其是各单色泥条叠放,不同的颜色,进窑烧时收缩率不一样。把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出废品。吴培林潜心研究,多做、多试。他还总结了自己紫砂绞泥的六种技法,即“层叠法”、“揉正当”、“镶嵌法”、“按压法”、“镶接法”、“层叠盘筑法”等。按不同的创作要求,用不同的技法。吴培林不同凡响的是有理论、有实践。

  吴培林在创作荆溪十景系列壶中“铜峰叠彩”时,就用了“层叠法”。其造型取传统造型中的“秦权”壶式,形体上高崇挺秀,画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好。壶体身筒选紫泥,以偏红一点为好。基调凝重朴实。图案部门主要用绿泥,间以黄泥、灰泥,夸大对比,一定要做出“层层叠翠”的效果。培林的心思在山水之间,做好了铜官山,又做画溪水。荆溪十景中有“画溪花浪”。吴培林精心设计,为了避免不同光彩泥料之间在烧成后出裂缝,试片就做了十几回,晚上都往窑上跑。吴培林的画溪花浪壶,用了他自己首创的“镶接法”,难度大,但效果好。壶像碗,上半部镶饰粗细双线,里外一致。肩部绞泥为加强浪花效果加红泥点彩。盖子上以绞泥山水纹装饰。水浪纹十分天然,看上去真有流淌不息的感觉。“荆溪十景系列壶”终于出齐了,其乡韵乡风扑面而来。浓烈的地方文化特色和精湛的工艺,让大家赞不绝口。所以有人称吴培林的绞泥紫砂为“文化绞泥”。他是当今把宜兴地方文化特色,融入紫砂绞泥创作并形成系列的第一人。吴培林始终以为,文化是紫砂创作的灵魂,精湛的技艺为作品带来神韵,不懈的追求体现了创造的精神。吴培林创作的荆溪十景系列壶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展览会”金奖。后来经由不断的完善和不断改进,吴培林的绞泥系列更融入了宜兴洞、陶、茶、竹的有关内容。“荆溪十景”壶是:蛟桥夜月、画溪花浪、铜峰叠翠、玉潭凝碧、竹海清泉、国山遗碣、阳羡茶泉、太湖夕照、洴氵利雪蓑、陶都薪火。

  吴培林原想在紫砂艺术的创造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小片泥,而现在,他终于做了十把壶,有了十片泥。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