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年轻的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生姚月明,来到武夷山投身岩茶事业。很快就对大红袍产生浓厚兴趣,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他的研究只能悄悄地进行。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在70年代无性繁殖成功了大红袍,并制出了第一批成品茶。这些茶的优异品质,很快就获得了茶界认可,成为福建省茶叶外贸的珍稀品牌,而为海外华人所珍重。就连台湾的蒋经国,都曾委托香港茶商,辗转来武夷山找姚月明买了好几次。
不久后,武夷山另一位老茶人,当时的武夷山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利用九龙窠母本,也培育成功了大红袍,制作出了成品茶。经专家们审评,完全可以作为商品茶投放市场。事实上,陈德华研制成功的大红袍产品,此后便成了茶科所长期热销的金牌产品。那种由陈椽题名大红袍,印着玉女峰图案的红色小包装盒,在一段相当时间里,从武夷山走向大江南北海内外,一度成为岩茶的醒目标志。
大红袍商品茶,一投放市场就获得了成功。因此引得许多早就慕名,渴望一品的茶客争相定购。然而,在短期内,纯种大红袍的种植面积有限。怎么满足人们对大红袍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日渐变化的不同口味呢?武夷山茶人们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大红袍商品茶路子。武夷山除了大红袍,还有肉桂,水仙,名丛,奇种等等优良茶树品种,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些资源,生产既与纯种大红袍风格韵味相似,又能集各种岩茶优点为一炉的商品茶呢?当然,这种新型的大红袍茶需要拼配。自从茶叶成为商品,拼配技术就产生了。茶叶生产过程,是一种很特殊的过程。由于茶青的来源不一,采摘的时间不一,做青技术不一,每一个制作环节包括烘焙火候的掌握,都有可能影响到成品茶的质量。所以尽管是同一个茶厂,每一批生产的成品茶,质量都不一。而市场上对商品茶的质量要求,却是有标准的。为了保证商品茶符合市场标准,就必须将不同批不同质量,不同特点的成品茶,进行科学拼配。当然,这种拼配,需要相当的经验与技术。而在不同品种间进行拼配,技术的含金量更高。
天下事难不倒有心人。通过精心探索与研究,陈德华用纯种大红袍与数种优质岩茶为原料拼配成的商品茶,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和欢迎。随后,这种拼配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
今天,经过武夷山新老茶人们的努力,大红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些茶树,与母树具有同样的性状特征,正式通过了国家级品种鉴定。大红袍商品茶数量也不断增长。大红袍,终于从神话走向了现实,从高高在上走向了千家万户。
随着大红袍名声的不断扩展,市场上难免出现假冒伪劣质产品,因此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为了保证大红袍商品茶的质量,武夷山市政府根据专家的意见和消费者的要求,申请了包括大红袍在内的武夷岩茶原产地保护,并且制订了强制性的大红袍感官质量标准;同时,对武夷山茶叶市场进行整顿,实行上市审批和茶叶专销点制度。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大红袍的声誉,使大红袍成为武夷岩茶的著名品牌。如今的消费者,只要细心一点,就不难区别真假大红袍。无论什么样的外包装,只要有生产厂家与生产日期,有原产地保护标志,有绿色环保认证标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就可以放心购买,放心饮用。如果购买散装的大红袍,最好是到武夷山的专卖店或者直接找厂家。
我曾花费相当的精力,搜集不同厂家的大红袍产品,比较它们的质量。我觉的,那些著名厂家与茶人生产的大红袍商品茶,虽说风格有所差异,但是都具有武夷岩茶香高味醇的共同特点。与一般岩茶相比,无论香气与汤水都显得更有层次和变化。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的大红袍商品茶,不仅保持了大红袍母本的独特岩韵,而且综合发挥了岩茶的所有优点。同一泡茶,开初是奇妙的焦糖香,随后便出现浓郁的桂皮或菖蒲香,三、四水之后,香气转化成细锐清幽的兰花或水仙花香。五、六水之后,茶汤仍保持醇滑甘鲜,令人回味长久。一边品饮大红袍,一边谈古说今。日月如梭,多少辉煌一时的英雄豪杰,灰飞烟灭;光阴似箭,无数不可一世的王公贵族,落花流水;只有武夷山水茶,万古千载香醇美。这,或许就是大红袍给人带来的愉悦与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