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里的“战斗”:普洱狂想曲
发布时间 2014-03-09 浏览 7308 次
山头新兴品牌吸走了大量的资金,其实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怎么说呢?

大益目前的价格是属于三盘价,也就是大益每一个产品有三个价格,第一个是一级经销商的价格,第二个是专营店的价格,第三个是期货的价格,期货的价格跟专营店的价格的差距决定行市的好坏,也就是市价跟成交价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中间的差距包含了资金堆砌的效果,还有大益本身的品牌价值,价格合理与否由市场决定,所以大益的营业额是有资金加成效果的,更不用说其他年份或是改制前的交易,盘根错节环环交扣,这才是大益品牌力的根基,而山头新兴品牌目前所展现的金额是在原料市场的收购,也就是钱是花在购买原料上,与市场交易无关,也就是说买一个亿的原料跟买一个亿的产品并无关联,我一直在说山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价格,而是今年发的茶,明年它还要发,如果不断的提高收购价格,那承包的意义何在?

目前满山遍野的初制所,不正说明在强烈的竞争下价格才是硬道理,最终在班章称王的还是要在雨林里厮杀,因为在原料的市场里价格和现金才是王道,看起来好像掌控了原料便可以称王,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他们都被产地掌控了,我认为不断流入的资金和强力的竞争将会使得产地加速成熟,最终形成原始的资本积累,形成自主性的生产个体,政府行为及商业合约行为都不足以主导,以勐海目前的态势而言每个产地的成熟度是不一致的,比如僾尼族、布朗族跟拉姑族在市场化的程度就有很大的差距,制茶工艺的落差更大,这就说明为什么班章比其他的寨子做工要好,由于工艺的差距也使得初制所在勐海成为必然,当然收购鲜叶也有助于掌控每个寨子的料源,而且从鲜叶波动的价格可以快速了解毛茶的价格走势,目前在勐海两叶一心的收法似乎成为新的显学,但这种标准并不新鲜,只要在农场待过的想必耳熟能详,但两叶一心用来作为大树茶的标准可能并不适用,因为两叶一心必须要有长势作为支持,而这样的长势只会出现在小树或者是矮化的茶树上,对于没有矮化和杂生林的茶树想要两叶一心得到的只有老叶,因为生长速率太慢,更重要的是就大树而言两叶一心的损耗太大,将近百分之五十,春尖的时候可能少一点,但仍然惊人,这也是为什么山头新兴品牌在勐海的收料价格比一般来得高,最主要是勐海有这样的环境,也有分级的传统,但同样的方法在易武就不是主流,最主要的原因是易武的生产环境更为成熟,每家农户的制作工艺都比勐海的初制所更为成熟,分级所造成的损耗及强制性在易武已经成熟的交易市场里不具备吸引力,况且易武的收料商户十分众多,交投热络,产地的自主性已经形成,毕竟易武不是只有瑶寨还有汉寨,这也充分说明了产地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概念型产品似乎是山头茶的新主流,当然概念型产品是可以有量的,山头型产品量是有限的,但我认为不论什么样的产品,只要高价只能存在小众市场里,此乃定律,所以我认为大益今年的高价产品吸收了大多数的市场资金,而新兴山头品牌则是收购了大多数的原料,市场的销售有待观察,这就是我的理解,如果经营的形态跟数量走向大益的道路,那结果不想可知,如果往精品高价的路线靠拢,那想在主流市场攻下一席之地还要维持惊人的价格我认为难度比较大,目前许多新兴品牌都是以新茶销售为主,随着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每年的新茶新高价能持续多久?

又有谁会年年买新茶年年新高价而不做他想?

在新茶的高价中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最近嘉德拍卖,福元昌一桶的成交价破千万,这难道不是一种吊诡?

当然福元昌的茶肯定不是两叶一心的产品,从条形看来,也不是一个季节的产品,但它的年份和代表性毋庸置疑,难道年份不是普洱茶价格最好的依托?

每年不断上市的新茶就好像增资股一样不断的吸走市场的资金,资金的流量会不断的稀释,题材也会不断的减弱,如果资金一旦转向,新茶的价格如何维持?

目前山头精品茶厂在短期的热度不会消退,所以原料的价格还会上涨,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的战斗不会停止,但其实山头茶跟品牌茶并没有真正的交手,山头茶压迫的只是二线的大厂,对于大益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二线的大厂来说,山头茶就像许多的新兴品牌,抢走了二线大厂的市场,所以我认为未来二线大厂的发展是悲观的,山头品牌如果朝大量化发展将来必定遇到瓶颈这是可以预见的,而大益在原料及产品的调整我认为今年只是开始,明年还有新局面可以期待。

选自“ 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新浪博客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