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巴西国会演讲:中国茶曾是“巴西梦”
发布时间 2014-07-24 浏览 6216 次
,以期实现“巴西梦”的一段历史。

1812-1819年间,一批中国内地茶农被葡萄牙殖民者招募经澳门遣往巴西里约热内卢。此前,里约热内卢植物园(建于1811年)已于1812年获得了由澳门寄去的茶种。在当时出版的《巴西游记》一书对中国人在里约热内卢种茶作了肯定性的描述。该书作者于1817年写道,在里约热内卢植物园中有600株中国茶树。来到巴西的中国茶农“不是那些因生活贫困而背井离乡流落到爪哇及邻近岛屿像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加利西亚人那样找工作的沿海居民,而是来自中国内地种茶经验丰富”的人。

1808-1812年间任巴西外交大臣的D·罗德里格·德索萨·科蒂尼奥·利尼亚雷斯伯爵,是他制订了将熟知种茶的中国垦殖农引进巴西的方案。上述情况为巴西森林协会于1994年在该国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予以证实。至今矗立在里约热内卢巴西蒂茹卡国家森林公园的著名的中国亭,是19世纪初中国侨民先驱者在巴西生活和劳动的象征。

中国人在巴西种茶获得一定成效。中国茶工把种茶与制茶技艺传授给了巴西人民,使巴西成为当时世界上除中国与日本外第三个种茶国,开创了在美洲大陆种茶的先例,中国茶树苗与茶种又从巴西传到了欧洲的葡萄牙与法国。在中国茶农指导下,巴西种茶业一度蓬勃发展,从里约热内卢市扩展到米纳斯吉拉斯、圣保罗、巴拉那和巴伊亚四省,中国茶树在巴西许多地方成林。巴西生产的茶叶不仅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甚至还打入国际市场。

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巴西茶荣获第二名,仅位列中国之后,可见中巴两国茶文化同宗同源、一脉相承。中国茶农对在巴西试种茶成功与巴西种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如果说200年前,中国茶和中国茶农曾经帮助巴西从财政困难中走出;那么今天,汉语、茶、食物……这些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已经将两国紧紧地绑在一起。中巴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开创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壮丽诗篇。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据《广州日报》、《拉丁美洲研究》等稿件综合)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