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业陷阱”,即类似乳业、房地产业的陷阱,包括质量陷阱、价格陷阱两大核心元素。不静下心来,认真解决质量和价格两大问题,笔者认为中国茶叶行业的前景一定令人担忧。
先来看质量陷阱。茶叶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屡次出现。显然,茶叶质量是“天大的事”,不管是出于“天地良心”,“行业信誉”,还是“茶叶复兴”,抑或是出于“利益最大化”,中国茶叶行业早已到了需要反省的重要时刻。这是一个需要整个中国茶业长期共同面对、长期逐步解决的迫切问题。
再来看价格问题。茶叶行业也渐渐涌现出房地产业的特征,价格也是一年比一年“虚高”,尤其是主打礼品市场的茶叶,仿佛要把高价当作唯一的出牌规则,“天价茶”年年有,价格不高似乎已经“不好意思”卖了!此外,一些要打造品牌的茶叶企业和地方政府,更是对高价茶、天价茶乐此不疲,仿佛不搞“天价茶”,就无计可施了。笔者认为,单纯搞“天价茶”炒作,是营销无能的表现。
必须强调,这里的“高”,主要指的是“虚高”,即:偏离价值规律的“高”,而不是符合价值规律的“高”。茶叶价格可以高,但必须符合价值规律,让价值决定价格,同时也要考虑到茶叶产品的民生特征。茶叶更多的是民生用品,而不是奢侈品。茶叶更多的是人民大众的茶叶,不是权贵的专享资源,茶企需要关注普通人民的需求,需要为普通人民提供货真价实、消费得起的茶叶。
房价和茶价的弹性不一样,类似“房奴”的“茶奴”是不大会出现的,笔者认为,无论是为了做品牌,还是其他目的,我们不能进入茶价“步步高”的误区。任何产品都有可能“奢侈化”,茶企可以把茶叶当作奢侈品来卖,可以去为富人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但是,富人和普通人都是人,我们都应该在品质上把好关,茶叶品质都要过关。要预防茶叶卖不出去,乃至预防更大的危机,靠指责、抱怨消费者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茶叶行业必须问责于己,问心无愧。
严格控制质量,理性制定价格,远离“乳、房业陷阱”,为茶叶决胜市场走好第一段路。让茶叶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生行列,这才是中国茶叶行业真正的复兴之道。
(作者系远卓品牌机构策划总监,着名品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