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级别:跟茶的品质没关系?
“这个是几级茶?”“这个饼用几级茶菁做的?”这种问题一出现时,有些人总会露出“会心一笑”。普洱茶有特级以及1-9级十个等级(这个标准成因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可以和小编私聊),那么是茶菁等级越高茶质越好,还是茶菁等级越低茶质越好呢?答案:都不是。因为茶菁等级是根据茶叶的大小、老嫩来判定的,与茶菁本身的质量并无关联,而普洱茶本身的选料标准并非越老越好或越嫩越好,所以茶菁等级并不决定品质,相反过嫩或过老都不好,近年来随着大树茶的兴起,生茶普遍直接采用一芽两叶的茶菁来制作普洱茶,分级制度日益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为什么会会心一笑呢?首先,大树、小树这些乔木原料,长的就不规整,想分成十级必须切割,伤茶,基本没多少人会这么干。其次以前分级时,一饼茶往往由不同等级的茶拼配,很少有单独一个等级茶菁凑一饼的。那问这句话为啥呢?答:不是可以显得自己懂茶么。
皇帝都没喝过的宫廷普洱
市面上流行着一种宫廷普洱茶,但事实上远在深宫的皇帝们从没有喝过宫廷普洱,宫廷普洱也从未进贡给宫廷。市面上见到的宫廷普洱普遍为选料非常细嫩的熟茶,首先最早的熟茶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次,一般认为宫廷普洱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99年之后,至于为何取名宫廷普洱……(此处请容小编省略1万字!)
其实借皇帝卖货这种事很普遍(尤以朱元璋、乾隆还有老佛爷出镜率高)无可厚非,这里只是拿出对待知识的态度,理清源流。以前皇帝到底喝啥样茶呢,根据现存的史料和杭州茶叶博物馆的那个大金瓜看来,确实原料细嫩,具体内容与史料想要的话跟小编私聊。
台地茶比大树茶资格老
市面上有一种观点:大树茶不耐久存,越存越淡,长时间陈化不如台地茶,老茶多为台地茶原料,历史悠久久经考验云云。事实上,云南省大面积种植台地茶约在文革前后,而直到八十年代,台地茶才成为普洱茶的主要原料,之前号级茶还是印级茶这些声名显赫的老茶,多是以传统乔木型茶树为原料。那么这种说法因何而起呢?在2007年那次市场波动中,不少人高价囤积了大量台地茶所制作的普洱茶……(此处请容小编省略1万字!)
这几年普洱大树茶火爆至极,但有喜的就有愁的,有节操的就想办法换个角度炒(以某些大厂为代表,大谈历史、升值、流通、底蕴、技术),最多再吹吹风(比如上面这种),没节操的就各种包装纸,各种故事,各种冒名顶替了。
普洱茶增肥效果知多少
普洱茶减肥,是普洱茶广为流传的功效之一,茶友对普洱茶刮油去脂的功效普遍比较认可。但这里为什么说普洱茶增肥呢?普洱茶消食、刮油,喝完之后往往非常饿,再胃口大开的一顿胡吃海喝,反而有可能体重飙涨,其实减肥是一个需要运动、饮食、生活习惯多方面配合的行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像吃药一样喝茶,未必能够迅速减掉体重,还丧失了品茶的乐趣。
普洱茶都适宜用紫砂泡
紫砂壶堪称泡普洱茶的利器,双重气孔结构带来的透气性,冲泡后获得的细腻汤感,出色的保温效果,都是普洱茶冲泡中所需要的。但这是对普洱熟茶和有年份的普洱生茶而言,如果冲泡的是略微有点怕热的1-3年内的普洱生茶,还是使用盖碗更好一些。买普洱茶的时候最好也不要用紫砂,以免因紫砂壶的增益效果,让自己判断失误。
纯料定比拼配好
随着纯料风猛刮,近年坊间有一种声音:普洱必饮纯料,拼配茶万万不及纯料茶,纯料茶有独特的纯粹风味……这实在是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纯料茶和拼配茶最大的差异在于指导思想,纯料茶在意原料的“纯度”,最根本的要求是选料产地符合自己的名头,纯度够了才能言其他,而拼配茶是以口味和性价比为导向,只要好喝其他的可以放一边。纯料和拼配根本就是两个路数的东西,纯料茶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喜欢这一风格的茶友会比较钟情,当然也会有很多人不喜欢,拼配茶为了要好喝,首先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如果拼配的好的话会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当然“拼的好”非常难做到)。性价比上拼配茶会先天就合适很多,再加上近年来纯料风吹得价格飞涨,如果把同价位、同水平的拼配茶和纯料茶放在一起比的话,我个人认为就没有比的必要了。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强调纯料盖过拼配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大树拼配茶比例小,市面上多数为台地拼配茶,作为对比对象的话,茶质上先输一步。拼配技术难度高,纯料茶几乎无门槛,大量商家涌入自然“众人拾柴火焰高”,相比拼配茶,山头的知名度高,方便炫耀,而且纯料茶还可以满足很多土豪朋友DIY心理、“独占”心理、从众心理……(此处请容小编省略1万字!)。
Ps:这里说的拼配茶,主要指不同山头间的拼配,不同等级拼配、不同季节拼配这些就不讨论了,好不容易喝口茶何不喝点好的。
大树茶按树龄卖
“你这茶的树龄都是几百年的?”“这饼一百年的,这饼三五百年的,这饼八百年的”“您诚心要么?诚心要后院有一千四百多年的”一般认为树龄更高的茶树所产的原料,制成普洱茶后,口感会更好(当然不绝对,要同一产区纵向对比,而且要看茶树健康状况),尤其树龄上百年的大树和十几年的小树之间,口感差异明显。但有些地方把每饼茶的树龄划分的如此之细,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会告诉你全凭一张嘴么?)
自从茶的种种功用被开发出来,茶这东西就变成了朝廷的管控物资,尤其六大茶山的茶还是清廷贡茶,版纳这些茶园是货真价实的御茶园,但随着上世纪初清帝逊位等历史原因,很大多现今残存的古茶园已经百年没有人为的介入改造了,所以云南称得上大树茶的原料,其所产茶树树龄在百年以上这个事情还是比较靠谱的。但如果需要确定一批料子的树是三五百年的还是七八百年的,那么只有做单株或者特别小的小产区(譬如就那么一片,眼巴前的十几颗树)才能够大致确定树龄,这还需要背着锅上产地收鲜叶去做,其中的难度不言自明,毕竟茶农经过这么几年商业化的洗礼,见过的茶客可能比小编喝过的茶还多,同时还需要承担偷梁换柱与初制工艺水准能否达标的风险。
那么市面上这么多按树龄卖的茶是怎么回事呢……(此处请容小编省略1万字!)
Ps:云南前些年曾有规定:普洱茶包装上,不得出现“古树”“老树”“千年”等字样,但实际上嘛,你懂的……(此处请容小编省略1万字!)
再Ps:大树靠外观判断树龄只能是大致,差异相当大,两棵经测定树龄都在八百年的古树,外形可能相差很大(不信拿南糯的那颗茶王和勐宋那颗比一比),判断很难,想要高树龄的,除非有绝对信得过的渠道、茶人作保,而且这种茶通常没什么量,圈子内部流通居多。
生茶几年转成熟茶
“生茶几年能转成熟茶?”“生转熟”这一概念在坊间流传已久,滥觞甚至直追普洱茶刚刚兴起时的几位台湾茶人。但事实上生普洱茶怎么存都不会变成熟普洱茶,生茶存久了,只会变成老生茶,而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的工艺而制成,老生茶和熟茶他们只是在性质上有了一些重合点:不苦涩,汤色红浓。但时间并不能替代工艺,就好像大米放旧了只会变成陈米,而永远不会变成大米饭。顺道附赠一句,老茶西贝货泛滥,甚者危及健康,千万当心。
传承百年老茶号
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这些显赫的名字近年来又不断在茶圈中闪现,百年老号的名头就如同所产的老茶一样闪耀,是如此的吸引眼球,百年老号的新茶自然引发茶友围观。但说来奇怪,百年老号是如何传承的?相隔数十年的茶品相互间又是什么关系?事实上在经历了抗日与解放战争的洗礼后,在解放前很多老茶号已经倒闭,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云南境内所有私人茶庄茶号都相继消失,后人星散,外逃到东南亚诸国的老号如“鸿泰昌”等也最晚于80年代停产,所以关于百年老茶号的传承……(此处请容小编省略1万字!)
Ps:普洱茶因爆炒带上了几分金融色彩,有故事才好运作,吸引接盘侠。
普洱茶都是普洱产?
普洱茶,以云南普洱为名,可见渊源之深,但是否普洱茶是因为都产自云南普洱而得名的呢?恰恰相反,普洱茶区仅仅是普洱主要茶区中的一个,历史上更多的是作为集散地而知名,明清之际名扬天下的普洱茶,大多产自西双版纳境内,就连清帝的贡茶也采自版纳古六大茶山。时至今日,除了普洱茶产量最大,历史最为悠久显赫的西双版纳茶区,与普洱茶区外,普洱茶的主产区还有临沧茶区与保山茶区。
普洱茶这些美丽的误会成因复杂,既有云南特殊环境、历史原因,也有商家吹风、吹牛、信息不对称等等原因,那茶友们怎么整呢?少听故事多喝茶,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多和小编聊聊天(有没有搞错),相信舌头和自己的脑子,才能去伪存真。
此文源自中国普洱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