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东方丹霞被评为全国茶
下一主题:武夷“茗战”的“时代
拉动闽北产茶区对外贸易的,一是世界各地对华茶的需求,二是经营茶叶的利润十分诱人。清代赵翼在他所著的《蕶曝杂记》中就说:“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其番舶来,所需中国之物,亦惟茶是急,满船载归。”
在海上茶叶之路崛起的闽北茶商中,武夷山下梅邹氏茶商是对外贸易中崛起的首富之一。《崇安县新志》载:“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年间邹元老由南丰迁上饶。其子茂章复由上饶至崇安以经营茶叶获资百余万,造民宅七十余栋,所居成市。” 《南丰茶溪邹氏家谱》中记载:“走粤东,通洋艘,闽茶赖以大行。”下梅邹氏茶商通过广州口岸,进入了对外贸易的主渠道。
在海上茶叶之路的拉动下,武夷茶对外贸易量很大。武夷茶在海上茶叶之路贸易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跌宕起伏。17世纪末,武夷茶出口量约为3万磅(225担),到18世纪的后50年,武夷红茶出口量达到18.35万担;19世纪中叶,武夷红茶出口量达到顶峰,最高达到30万担。但到了19世纪末,武夷红茶出现了盛极而衰的局面。1941年,整个武夷茶的对外出口量下滑到0.05万公斤。之后的数十年里,海上贸易的茶叶之路,基本中断。
如今,万里茶路的复兴再度引起人们的共同关注,构建“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推动战略,为万里茶路起点的武夷山提供了优先发展的契机。武夷山应当借助当年茶船连舸闽江的贸易历史优势,坚定复兴海上茶叶之路的宏伟目标,把武夷山茶叶对外贸易对接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