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茗战”的“时代变”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
发布时间 2015-03-05 浏览 13699 次
后,茶农踊跃参赛。开赛的那天,各地媒体记者云集。虽然只是一个民间赛事,却照样办得红红火火,极大鼓舞了茶人切磋制茶技艺的热情。

之后,刘国英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民间斗茶赛,影响也越来越好,很多广东、闽南等地的客人也积极参与学习,为武夷山市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契机,推动了武夷山市茶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民间斗茶赛这个窗口,武夷山茶人增加了与其他省市茶人的交流,了解了国内茶业市场的需求信息。同时,周边省市喜爱武夷岩茶的客户,也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了武夷岩茶的复杂工艺和价值。

在当时,举办这种形式的民间斗茶赛事,也为招商引资、制茶技术合作、茶文化交流等创造条件,更好地推动了武夷山茶业崛起,增强了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006年,参与茶类增加了“茶王大红袍”和其它茶类,到了2009年,台湾的一些茶人也远赴武夷山参加比赛。通过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吸引了海峡两岸的茶行业资源向武夷山集聚,更多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和客商流交汇,无疑为武夷岩茶的宣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010年,武夷山“民间斗茶赛”正式更名为“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并将评选的茶类增加为6大类。2012年后又增加了“白茶”茶样。如今,民间斗茶赛的茶样分为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红茶、台湾乌龙、铁观音白茶等5个大类、7个系列。从闽南铁观音的清香,到闽北武夷岩茶的厚重,从闽东白茶的淡雅,到闽中茉莉花茶的芳醇,可以说,“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聚集了中国各类茶叶形态。

如今,武夷山的民间斗茶赛名气越来越大,参赛和观赛的人越来越多,含金量也越来越高。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为两岸茶界构建一个交流平台,推动了茶叶的宣传和营销。海峡两岸赛区的茶商、茶农也积极参与,展示了海峡两岸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从今天“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成功举办数次以及已经成为武夷山旅游和茶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来看,刘国英当初举办“民间斗茶赛”的意义无疑是非常深远的。

本报记者 裴礼辉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