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乌龙茶的发源地,所以彝山兰若的特色更注重对茶文化的解读和体验。在入住期间,已经包含了多道武夷岩茶“孝文家茶”的免费赠送品鉴,你可以幸福地享受美女茶艺师的茶艺,并为你讲解武夷茶文化。
彝山兰若茶室中主推“孝文家茶”,寓意传家无别物、一片丹心一泡茶!
陈孝文,2006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是同批十二位传承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货真价实的“80后”。
孝文家茶,根据茶叶品级不同,分为:私房茶、精品茶、兰滩十八号、工作茶等系列。其中又以产自于“三坑两涧”之首“牛栏坑”的肉桂为代表产品,于是有了“牛首”、“牛肉”的名字。
创法的微型艺术
走进彝山兰若,品茶的同时,更是进入了一个微型艺术馆,各类艺术创作展在这里不定期举办,这里也是“孝文书院”,上承朱熹老夫子的“紫阳”遗风,不时有文人墨客在这里“围炉夜谈”,尽显名仕张狂。
今年四月至七月,是职业艺术家沈克龙老师作品展,他多幅各时期创作的艺术书画作品成为建筑装饰元素,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而自然。
欣赏沈克龙老师的作品,自己的确缺乏专业眼光,但最直接的为其创作手法而感叹。
此前这里也曾展出“和泥美女”可可老师的陶艺作品系列,现在一部分已经与厅堂柜橱的其他艺术品融为一体,无论是紫砂、陶、瓷、书籍、字画,无论古物、新品,都透着浓烈的文化气息,几处盆景更是点缀了艺术的生命力。
每每爱茶人周末体验的两天中,你会发现,与彝山兰若的首席发起人、福建省中小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开心多次交流,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总是充满微笑地对着你。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有二:一是深夜品茶闲聊中,他对创办“彝山兰若”的解说与专注,二是他为我们介绍沈克龙作品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陶醉。
虚实的画中画风
说彝山兰若走的是台式简约风,或是中国现代风,未免太肤浅论断。彝山兰若家,熟悉的东方文人元素中,虚实间多了更多对生活哲学的体现。
不论墙上的山水墨画、厚实的长形矮桌,以及榻榻米的搭配,桌上的各类经典书籍,或是布满了每个角落的花卉,都像是由这个地方“长”出来一样,没有丝亳的刻意造作,而大格局的开窗设计,则是为了方便邀请远方的山林景色进来作客。
无论茶室或书房的空间呈现,人们都可以随处坐下来聊天喝茶,悠闲地体验这里的景致、游走在随处都是景、内外虚实的大环境。
彝山兰若的内部空间,以铁、柜、烛火、中国传统滤纸浆的竹帘等简单元素;这竹帘子创造帘外、帘内呼应着好山好景,多了层虚实间画中画的暧昧与想象。
透过大片玻璃窗,山水景色自己跑了进来,客人坐在其中,自在,清净,竟然就滋生出山高水长的胸怀。来到这样安静的空间,真的会感受到禅宗语录说的“逢茶茶,遇饭饭”的禅理:该喝茶就喝茶,该吃饭就吃饭。
点一根沉香,品一口岩茶,睡一个稀里糊涂,都是人生的惬意。“人生贵在平淡之心,做事难在持之以恒,这两点做到了,抬头即是风景!”——一位彝山兰若的访友修心之旅时体悟。 (周小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