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供给侧与全产业链要素分散破碎。在传统产业链中,制茶业一直延续手工操作,一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工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弊端。现代茶叶产业链要求由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等四大基本环节构成,各环节都与其他产业相联系,而科技、信息、安全与标准化等基本要素又影响着茶产业链的始终,它所追求的是多种形式形成的系统内部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和利益互补的机制。然而,我国目前茶叶种植以传统的生产加工方式为主,生产组织形式以(茶场、市场、公司)+农户为主;区域分布明显,新型茶区(尤其是绿茶)快速发展;茶叶产业技术水平与先进产茶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表现为茶树良种普及率低,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只有世界平均单产的61%;茶叶加工技术落后,茶叶加工厂普遍存在设备落后、厂房破旧、卫生状况差的情况,造成茶叶卫生质量不能保证,茶叶品质很难稳定和提高;且茶叶交易以小门市现货交易方式为主,一家一户经营,交易规模小,主要是自产自销。
(3)供给侧与资本市场严重脱钩。众所周知,资本市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形成、完善公司治理和提供直接融资四大基本功能。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主要集中于以家庭为单元的农民主体,而茶业经营者当中,草根茶商占据着数量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形成茶农强茶商弱的原始产业格局。同时,由于经营分散、规模过小,加之农民、茶企、茶商等主体的资本市场意识缺乏,而正规金融普遍存在资本下乡难、普惠金融对茶产业的支持和覆盖严重不足,形成了茶叶供给侧与资本市场严重脱钩,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缺乏资本介入的助推,依靠自然增长和文化积淀,必然会被淘汰。
(4)政府制度供给缺乏着力的有效抓手。对于我国茶叶市场供过于求的今天,消费者不再单看茶叶的质量,还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对名牌茶的质量、历史、美感也越来越挑剔。政府就如何规范茶叶市场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做品牌,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主导定位的政府“预算软约束”,导致政府对产业的调节存在失灵、错位或缺位,造成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失效和浪费。政府从根本上缺乏着力有效的抓手,也无法实现税收调节,形成一些茶叶生产经营区综合产值数字巨大,但政府税收却寥寥无几,继而又进一步影响到政府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