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首个茶文化主题购物中
下一主题:第十届海峡两岸茶博会
参与此次讨论会的学者认为,现在的职业打假人是个统称,应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有公益性质的打假人,他们的行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有促进作用。很多普通消费者想维权但不知道如何维权,所以就会有这样的公益律师和公益组织,这种职业打假人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第二类职业打假人以营利为目的。这种职业打假人要分情况看,其中有些人是把打假作为自己的职业,这种行为主体就不是民事主体。
第三类职业打假人其实是职业勒索人。他们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去法院拿到赔偿,而是用影响大公司的商誉作为要挟,让这些公司聘请他们作各种顾问,每年让企业交保护费。
所以要把职业打假人区分开,第一类肯定是受保护的;第二类要区分来看,是不是职业行为,职业行为中到底有没有公益的成分;第三类不仅不要保护,而是应该坚决打击禁止。
在新消法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很多职业打假人也站出来明确反对。
素有“中国职业打假第一人”之称的王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把敲诈等违法行为与职业打假混为一谈。
在他看来,打假和敲诈完全不是一回事。“职业打假人起到了市场清道夫的作用,不要对我们过于责备求全。”王海说。
看完这篇文章,对于取消对以牟利为目的的职业打假人的权益保护一事,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欢迎在下方投票区投出你的意见,如果还有其他想法和观点,可在本文留言区留言表达!
如果觉得不够过瘾,您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到国务院法制办网站,点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可匿名进入,对第二条进行“支持”或“反对”的意见反馈。
http://zqyj.chinalaw.gov.cn/index(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投票链接)
(资料来源:茶语网,作者:天棒,本文部分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天下网商”,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