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时刻“不淘气 中日大咖满对面
发布时间 2017-07-03 浏览 8723 次
的触感等等,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会想象这些触感来进行。

  中村丰实:因为我自己不是陶艺作者,但我开艺廊。所以我选择陶艺作者作品时会关注几点:第一,作品材质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二,作品的包容性;第三,看到作品之后触发的感受或领悟,能够引起使用者的共鸣,做好这三点,我觉得就是非常好的作品。

  江有庭:烧制陶艺,是质感和能量转换的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人的意识干涉的艺术,是一种“无为法”艺术。如果把做菜比喻成艺术创作,选择材料是艺术创作的开始,炒菜就像舞蹈,声音就像音乐,但是让菜熟是火的力量不是人意识的力量。烧陶艺,不要像创作一样,脑筋要有意识的传达,所以不用伤脑筋,也不像工艺领域里要巧功细功,它是不伤心不伤神的工作,随时可以做也随时可以不做,因为没有创作的乐趣,不会上瘾,跟其他的工作性质不一样。

   刘世平:透过自己生命的美好,去体验各式各样的音乐、美食还有情感。浸润在文化的氛围里,通过我们的双手创造出一件作品来,这件作品能够流传很久,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我的感受。

  陶器与时尚——何去何从

  叶娟:我们的论坛有一个关键的词——时尚。刘老师说有很多人觉得无论是茶艺还是陶艺,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渠道,跟时尚好像离得很远,但他觉得应该跟时尚结合起来。我理解与其说是时尚,不如说是跟大家没有距离感,尤其是跟当下的80后、90后,让他们觉得跟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陶器有一种亲近感。对于这个话题,我们想问问各位老师,你们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看待时尚的?

  中尾郁夫:我认为我们作为连接古代与未来的中间传承人,我们有继承传统和引导年青一代的使命和责任,在创作过程中也是,所以我在创作之余,也会经常参加各种茶会,像日本京都建仁寺举办的传统仪式非常严格的茶会,同时也会和年轻的创作家做一些现代简约的茶会。通过参加不同形式的茶会,思索未来茶器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与现实或当代结合的要点。

  三笘修:首先说我对流行的理解,我认为现代社会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快,而且信息非常多,有可能今天我们看到的东西会直接影响到明天对于美的理解。我觉得一味追求流行,肯定跟不上脚步。可能今天的时尚明天就已经过时了,所以我在创作中通常不会追求所谓的现代流行的东西,尽量不去主张自己的个性,因为自己的感受也是有一定局限的,而是注重器物本身有共性的功能角度出发。每一个使用者都会有自己对于美和时尚的理解,在使用器物时会有不同的用法和感受所以我基本上把大家想象中审美情趣作为方向去制作一个器物。

  市川孝:我觉得还是要多听、多看,不要局限自己,去看古代的东西,也去看现在各种不同流派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以一种自己的本心去体会。当看到一个让我感觉到很放松、舒适和有趣的作品时,我可能会抓住这种灵感去创作。

   小泽章子: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是太追求流行的元素,更多是追究本质或者器物本身需要具备的基本特性,但并不代表我活在过去的时代,我的作品也会有一些现代元素的体现。比如日常接触到新的信息,我也会有自己对当下的理解。在此技术上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创作。我个人并不是太喜欢出去游山玩水,更多是通过阅读来了解现代的一些东西,我喜欢阅读关于宇宙和各个民族特色方面的书,也希望通阅读把最本质的东西挖掘得更加深入。

  中村丰实:我跟李老师认识大概是十年前,当时李老师去日本探访日本当代陶艺作品和老器物。我在李老师的茶会上,经常看见他用一些老茶器,同时也有新作品,他会把平衡掌握得非常好,让它们在一个茶会上很平和地存在,不会觉得哪个是非常突兀的,在这个茶席里感觉它们很自然,我觉得时尚是古代和现代、流行和传统有机平衡的结合。

  江有庭:我的工作其实跟时尚不相关,如果有时尚,也只能说是遥远的时尚。因为烧天目,质感的呈现只能配合最单纯的型,最简单的功,完全建立在人的本能感受,不因时空的关系而有转变。我一个人在山上,最不知道时尚是什么。一个纯粹质感的呈现和美的感受,不会因为时尚而变化,我烧天目三十几年,我不做别人要的东西,我只做我要做的东西。

  刘世平:我觉得时尚是一种状态,一个美的器物、美的事物和美的使用方法,当大家都能接受的时候,它自然就成为一种时尚。至于如何达到这个状态,我自己也不是太了解,但我会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实现。新的器物可以很时尚地用,古物新用也是一种时尚的表现。

  如何通过创作引领和改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叶娟:谢谢各位老师。刚才讨论了三个问题,关于陶艺来自大地的温度和能量,来自于日常的美以及如何跟时尚结合。今天论坛的最后一个问题——陶器如何跟大家的生活方式关联?我想每一位陶艺师都有一个使命,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引领和改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是瓷器的古都,自古对瓷器、紫砂、木器有亲近感,但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对陶艺越来越感兴趣,我们做过一份调查,很多80、90后说更喜欢陶艺,喜欢陶艺的粗犷和朴实,用起来没有压力感。这种喜欢意味着全世界的陶艺大师有了更大的创作市场和空间。接下来请大家谈谈如何通过创作引领和改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中尾郁夫: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我觉得年轻人通过使用各种陶制的食器、茶器,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生活的美,成为日常生活的艺术家,这跟以前中国的文人精神很像。做一个生活艺术家,一方面会提高大家的生活趣味,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人与人、国与国的交流。

  三笘修:我在中国销售作品时,会经常会和中国客户有交流,他们说用我的作品会感觉自己很放松,而且整个状态很轻松。其实我并没有刻意要做出一种很朴素的感觉。但大家现在都喜欢这种感觉,可能是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陶器能够让他们放松紧绷的神经,去体会当下生活的美,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希望未来能够持续带给大家安心、放松的感觉。

  市川孝:我受中国宋代的斗茶图影响很深,它反映的是在大山里依山伴水,大家悠闲地品茶交流。所以,我在日本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拉着自己的茶车走街串巷,给不相识的路人奉茶。他们有些是不喜欢茶、不了解茶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喜欢上茶,慢慢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现更多变化,找到更多的乐趣。我觉得通过茶器或者茶会,能够给不了解茶的年轻人带来一些变化,让他们体会到茶的乐趣,是非常难得的。

  小泽章子: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够让大家有一个面对自己内心的时间,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大家可能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未来想变成什么状态。我觉得人的各种感受也很难得,比如高兴、悲哀或者喜悦。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让使用者了解自己内心状态,同时想一想今后想变成什么样子,或要改善哪一点,能够把生活节奏放慢下来,更好地提升自己,这是我所希望能够带给大家的一些变化。

  中村丰实:我在艺廊的时候,经常会有客人跟我说,他们买这个作品回去不是因为它很流行,把它作为装饰点缀摆放在家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用它。食器用来放各种料理,茶器用来喝茶,改变生活方式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大家缓慢发生的转变。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契机,让大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或者提升自己日常生活的状态,慢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江有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喝水喝茶,找到一个你可以用一辈子的杯子,是很重要的事。因为你可以用它一辈子,用的时候一定会进入安静的状态。人的状态就像一缸水,很浊,艺术文化就要让它变干净。但现在的艺术是很多水,投入很多东西,甚至拿着棒子搅拌,干净不了。陶瓷的使用,不会给你输入各种信息,如同一缸静止不动的水,安静下来的人敏感力会提升,观察力会变强,你会想想人生是什么,自己是什么。有一天如果认知能打破时间、空间,才知道人生的意义,要从哪边着手。人生的意义就是你来到世界之前的状态和离开时的状态,加起来比来的时候更好,带得走的才算,带不走的不算。它像我们念书一样,你入学前的程度跟毕业以后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念书的意义就带走了。人如果没有打破认知的时空限制,所有的概念就会框住在一个范围内,你的世界就在这个范围内,这叫井底之蛙,你以为你认知的时间、空间之外是不存在的,那就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刘世平:我个人对陶的认知是千变万化的,同一种材质烧制的温度不同,透水和透气性都会不同。所以我们拿到一种材料后,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抓住最理想的状态来挑选最适合制作茶器的材质,再融入我自己认知的美好加注在作品上,延续我对这个时代的感知与情感。

  叶娟:非常感谢八位老师的分享,带给我们这么美好的一个号上午。最后借用江老师的一句话“陶器是关于能量的艺术”以及刘老师“应该过好生活”的观点来结束今天的论坛,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大家!


  至此,第五届国际茶器设计论坛圆满结束,看完是不是顿觉知识面暴涨?没错,要的就是这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