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创作引领和改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叶娟:谢谢各位老师。刚才讨论了三个问题,关于陶艺来自大地的温度和能量,来自于日常的美以及如何跟时尚结合。今天论坛的最后一个问题——陶器如何跟大家的生活方式关联?我想每一位陶艺师都有一个使命,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引领和改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是瓷器的古都,自古对瓷器、紫砂、木器有亲近感,但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对陶艺越来越感兴趣,我们做过一份调查,很多80、90后说更喜欢陶艺,喜欢陶艺的粗犷和朴实,用起来没有压力感。这种喜欢意味着全世界的陶艺大师有了更大的创作市场和空间。接下来请大家谈谈如何通过创作引领和改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中尾郁夫: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我觉得年轻人通过使用各种陶制的食器、茶器,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生活的美,成为日常生活的艺术家,这跟以前中国的文人精神很像。做一个生活艺术家,一方面会提高大家的生活趣味,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人与人、国与国的交流。
三笘修:我在中国销售作品时,会经常会和中国客户有交流,他们说用我的作品会感觉自己很放松,而且整个状态很轻松。其实我并没有刻意要做出一种很朴素的感觉。但大家现在都喜欢这种感觉,可能是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陶器能够让他们放松紧绷的神经,去体会当下生活的美,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希望未来能够持续带给大家安心、放松的感觉。
市川孝:我受中国宋代的斗茶图影响很深,它反映的是在大山里依山伴水,大家悠闲地品茶交流。所以,我在日本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拉着自己的茶车走街串巷,给不相识的路人奉茶。他们有些是不喜欢茶、不了解茶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喜欢上茶,慢慢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现更多变化,找到更多的乐趣。我觉得通过茶器或者茶会,能够给不了解茶的年轻人带来一些变化,让他们体会到茶的乐趣,是非常难得的。
小泽章子: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够让大家有一个面对自己内心的时间,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大家可能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未来想变成什么状态。我觉得人的各种感受也很难得,比如高兴、悲哀或者喜悦。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让使用者了解自己内心状态,同时想一想今后想变成什么样子,或要改善哪一点,能够把生活节奏放慢下来,更好地提升自己,这是我所希望能够带给大家的一些变化。
中村丰实:我在艺廊的时候,经常会有客人跟我说,他们买这个作品回去不是因为它很流行,把它作为装饰点缀摆放在家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用它。食器用来放各种料理,茶器用来喝茶,改变生活方式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大家缓慢发生的转变。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契机,让大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或者提升自己日常生活的状态,慢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江有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喝水喝茶,找到一个你可以用一辈子的杯子,是很重要的事。因为你可以用它一辈子,用的时候一定会进入安静的状态。人的状态就像一缸水,很浊,艺术文化就要让它变干净。但现在的艺术是很多水,投入很多东西,甚至拿着棒子搅拌,干净不了。陶瓷的使用,不会给你输入各种信息,如同一缸静止不动的水,安静下来的人敏感力会提升,观察力会变强,你会想想人生是什么,自己是什么。有一天如果认知能打破时间、空间,才知道人生的意义,要从哪边着手。人生的意义就是你来到世界之前的状态和离开时的状态,加起来比来的时候更好,带得走的才算,带不走的不算。它像我们念书一样,你入学前的程度跟毕业以后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念书的意义就带走了。人如果没有打破认知的时空限制,所有的概念就会框住在一个范围内,你的世界就在这个范围内,这叫井底之蛙,你以为你认知的时间、空间之外是不存在的,那就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刘世平:我个人对陶的认知是千变万化的,同一种材质烧制的温度不同,透水和透气性都会不同。所以我们拿到一种材料后,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抓住最理想的状态来挑选最适合制作茶器的材质,再融入我自己认知的美好加注在作品上,延续我对这个时代的感知与情感。
叶娟:非常感谢八位老师的分享,带给我们这么美好的一个号上午。最后借用江老师的一句话“陶器是关于能量的艺术”以及刘老师“应该过好生活”的观点来结束今天的论坛,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大家!
至此,第五届国际茶器设计论坛圆满结束,看完是不是顿觉知识面暴涨?没错,要的就是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