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会:电商时代下茶叶贸易最后的壁垒
发布时间 2017-11-17 浏览 5095 次
化而多元化的方式供给消费者。


自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始,茶叶会展业经过了百余年发展,现在,茶博会从全球遍布至中国各主要城市。茶博会年年办,政府需要茶博会,企业需要茶博会,笔者也喜欢去茶博会蹭点外地的好茶,可苦的是与电商抢流量的主办方,苦的是与参展成本作斗争的商家。茶博会是尴尬的,茶博会是鸡肋的,但是,除了茶博会,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为企业在当地作最直观的营销推广,除了茶博会,也再鲜有一种形式可以守护“茶叶体验”这贸易当中最后一道壁垒。

所以,今年的秋季茶博会对于“随便逛逛”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寻常,但我更愿意强调的,是传统茶叶贸易为顺应时代而做出的努力与改变。


改变1藏茶、普洱文化节齐头并进,共同打造秋冬养生主题

依照中国人的品饮习惯,秋冬季节宜驱寒养生,故本次茶博会以“养生”为主题,引进了雅安藏茶文化节、云南普洱文化节入驻展会。雅安藏茶作为四川重点品牌,在本次茶博会不仅占据了最好的展位,邀请了领导嘉宾前来参观,还举办了藏茶企业的推介活动。笔者曾经谈到“川茶之出路在藏茶”黑茶复兴:四川茶产业迁移的必经之路,看到茶博会携手藏茶企业作出的一系列尝试,未来我们且拭目以待。

而另一方面,普洱茶继“方舟子”事件后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瓶颈期,此次入驻或许是为打开四川等地区蓝海市场谋求发展的策略 。“我们以为四川喝普洱茶的人不多”,声称第一次参展的普洱商家对笔者如是说道。

改变2“双十一”概念打造,互联网+融入传统贸易

茶博会期间,主办方也效仿“双十一购物节”推出了“全城购茶节”活动,推出部分茶叶茶具的五折秒杀活动,可见其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改变行业自我屏蔽的现状付出的自身努力。需要承认的是,今年推出的半价产品的价格亲民,品质也都看得到、喝得到,比网络双十一“靠眼缘”来买茶要好上太多。然而客观上打折商品较少,如果茶博会能再调控一下某些不良商家乱标价的现象,想必要比个别的优惠更能获消费者点赞。另外,“互联网思维”并不应止于跟风“双十一”的折扣,在不久以后的春季茶博会上,不知主办方要如何设计游戏规则呢?

思考1

茶具撑起半壁江山,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器

本次秋季茶博会有两个展馆,相比于春季,这一次茶企数量减少至一个7号馆,而茶具商家则撑起8号馆这一“半壁江山”,然仔细审视,他们售卖的茶具与往几届别无二致。当然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茶具的发展总逃不开建盏、汝窑等经典产品的束缚,此景令笔者不由想到了今夏农博会展出的许多创意美观的茶类产品,假使茶具多一些时尚的设计款,想必大家对器、对茶的购买欲都会强烈许多,更何况茶具电商随时都有上新,本就受到电商影响的传统茶具商更无优势可言。

思考2

走进茶博会消费者,400余家企业谁在买单

在以往,秋季茶博会以中老年消费者居多,但这次笔者在会场上见到了不少的学生,甚至于还有学校包车载学生来茶博会参观学习,这样的场面让人看到了川茶消费“后继有人”的希望,但是茶叶消费者“高龄化”的大势依然存在,相比较于隔壁成都创意设计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巨量的青少年的盛况,如何让年轻群体爱上茶,消费茶?能不能以时尚、文创的形式搭建平台,让年轻人像接收外来文化一样接收茶文化?这恐怕是茶博会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趣的是,今年的秋季茶博会直到立冬过后两天才开展,正如同对于整个传统茶产业来说,过去五年的凛冬仍然没有结束。天猫双十一购物节广告铺天盖地贴满了网络、电视与公交车站牌,诚然大部分的热闹都是他们的,但当我们在电梯、地铁上看到秋季茶博会一年一度的推广时,或许也会有很多人与笔者一样,有着去新会展中心逛一逛的冲动:品几款好茶,买几样口粮,甚至只是和商家扯会儿淡,买家与卖家之间不再是隔着电子屏幕做文字游戏,而是回归到最自然而然的状态——人与人之间,那一杯茶的距离。(资料来源:天下茶友网)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