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明确定位自己企业与品牌的目标群,聚焦能代表企业品牌的单一核心产品,集中资源打造“该产品即该该品类品牌”的消费认知,单点突破,逐步塑造企业品牌——某茶品类的领导品牌的认知。
第三步:破局
鸡蛋从内打破就是生命,从外打破就是食物。商业上也是一样,存在就是合理的,近两年因为一只罐罐,引起了茶圈乃至整个茶消费群的吵吵嚷嚷,就这个争论的热闹场面,不得不说,这只罐罐赢了,在品牌聚焦上所吸引的眼球已经成功了。
换一个角度来说,这只罐罐同时也打开了近几十年茶商业不温不火的局面,这只是开局,参考近两年各行业的新零售、共享经济的商业格局,可以判断,未来的十年,几千亿的茶市场,必然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场。
中国茶市场又何止几千亿,那么必然会出现巨鳄级的茶品牌,也不会只有一个,那么,作为区域性或是已经有足够知名的全国性的茶品牌,或许也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定位,步步为营,而立于茶产业的不败之地。
八千万茶农、千万家茶企业与品牌、几千亿的茶市场,一定是多种业态共存。个人观点,基于中国茶产业的自然(地域)属性,以及区域性的消费饮茶习惯,无非以下几种格局:
1、类小罐茶的新商业品牌,最终是2-3家巨鳄竞争格局,拼的是商业资本;
2、类天福茗茶、八马为代表的,前十年已有基础商业布局的一线茶品牌;
3、类谢裕大等一批具有历史传承的区域性茶品类品牌,会面临新商业品牌在消费认知和重叠品类的相同群体定位段的竞争压力;
4、类武夷岩茶、紫笋茶、桐木关小种等一批具有资源唯一、稀缺性的极奢性小众茶品牌,支撑群体的特性是绝对的偏好、忠诚;
5、微小型的纯小众茶品牌或单品茶,支撑群体的特性是嗜茶、对茶文化的偏执;
6、各区域性茶品类的茶农、合作社等的散茶市场,以日常生活消费群体为主。
对号入座,不要浮躁地看热闹,静心耕耘,这才是破局。这也是茶所承载的基础文化本质。(资料来源: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