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利因素
(一)茶叶生产资源消耗度高
茶园良种化程度虽有大幅提升但认证率偏低,有机茶认证茶园不足一成,茶园综合管理水平不高,针对灾害防治、土壤改良、综合管理等领域的服务机构数量和服务范围有限,茶园建设仍处于被动应付而非主动规划管理的初级阶段,部分茶园存在违规施用农业投入品现象,直接制约茶叶食品安全水平提升。茶叶生产加工中,清洁能源普及度低,部分地区仍以烧柴烧炭为主,能耗高、污染重。
(二)生产方式制约,资源利用率偏低
茶叶生产仍以名优茶为重点,原料侧重细嫩茶青,造成生产资源部分浪费,茶叶单产偏低而茶价偏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从种植栽培到采摘加工环节对劳动力依赖度高,仍存在家庭式、作坊式生产,茶叶机械化生产连续性差、全程覆盖率低,阶段性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茶园现代化管理技术水平不足,缺少统一规划,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
(三)产业延伸有限,结构单一
产业仍以常规茶叶产品销售为主要产出,产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和服务业规模有限、延展不足、产能过剩缓解能力有限。现有的生产资源未能完全实现生产支撑向服务支撑的转化,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有限,新型业态与整个产业互动性差,对产业支撑能力弱。生产跟风问题普遍,产品同质化严重、内部竞争激烈、区域间差异化不明显,现有资源优势开发和市场预判不足。
(四)经营方式落后,社会化生产融入不足
经营方式未跳脱行业局限,社会综合生产资源引入力度不足、对产业提升贡献率低,对新资源、新技术、新模式的采纳和利用相对偏低。茶叶品牌影响力和拉动作用有限,缺少专业化营销服务机构支撑,品牌价值释放度低。生产主体培育不足,虽已孕育了一批规模企业,但生产规模仍偏低、区域拉动能力有限。
精制茶加工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2015年,我国精制茶加工行业销售收入为1,869.4亿元,同比增长了12.5%。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精制茶加工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658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40%,2022年将达到4,396亿元。
精制茶加工行业利润总额预测
2015年1-9月,我国精制茶加工行业利润总额达110.1亿元,同比增长4.7%。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精制茶加工行业利润总额将达到23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24%,2022年将达到328亿元。
精制茶产量预测
2015年,我国精制茶产量为227.8万吨;2016年约为244.54万吨,同比增长7.37%。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精制茶产量将达到289万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17%,2022年将达到441万吨。
(资料来源:大茶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