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五一”香飘八大处 茶友品其历史底蕴
发布时间 2018-05-04 浏览 4910 次
一,也是中国的特有茶类,生产历史悠久。安化产茶自唐代开始,已有产“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记载。公元1073年,安化建县后,朝廷在资水北岸建立茶市,用米、盐、布、帛交换安化茶叶。安化黑茶产制始于十六世纪初的明朝,在十六世纪末期,湖南黑茶逐渐成为黑茶主要产地。

目前安化的“百两茶”和“千两茶”,分别成型于清道光年间和同治年间,当时商人为了运输方便,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和大圆柱形,重约老秤100两和1000两,称为“百两茶”、“千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称为“千两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于运输受阻,安化黑茶产制受到影响。1939年5月,留学日本的彭先泽回到安化家乡,试压安化黑茶砖成功,正式组建成立湖南省砖茶厂。新中国成立后的安化黑茶产业,得到了全面的规范化发展,实行统购统调,保障各少数民族茶叶供应,产品主销国内七省区。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时任安化茶场场长的杨开智携安化茶赴京向国庆献礼,表达了安化人民对党和国家朴实的热爱。


活动期间,来自安化民间的特色茶歌茶舞,诠释黑茶的历史底蕴,真实反映茶乡人民风俗及生活

从4月28日开始,30余家来自湖南安化的名优茶企业在北京八大处公园内沏茶待客,邀请八方游客体验安化黑茶的美妙滋味。北京八大处因佛教圣地而闻名,禅和茶又是不分家。正所谓禅堂寺庙,清静之地,容不下酒肉,一杯清茶,无关风月,不争名利。这些年来,八大处在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方面一直很上心。


文化周期间,安化的茶农身挑装满安化黑茶的担子,在三山八刹中与游客见面

早在4月20日,由北京茶企业、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代表组成的车队从八大处发车,重走黑茶贡茶之路,经过一周时间于28日清晨满载安化黑茶返回八大处。

茶文化节现场,有一根高4米、重725斤的万两黑茶茶王亮相。这座万两黑茶茶王正是安化县为庆祝中国园林茶文化节精心制作,特别赠与八大处公园的一份礼物。

在八大处的系列黑茶文化周活动一直持续到5月3日。4月29日、30日、5月1日举办了“八大处杯”民间斗茶大会——黑茶专场;5月1日,八大处柳溪山房举办了黑茶健康养生高峰论坛;5月2日上午,举办了“安化黑茶供佛斋僧甘露法会”,5月3日在六处香界寺举办具有传统仪式感的封茶大典。

安化县目前有35万人从事茶产业。截至2017年,安化县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安化黑茶不仅在国内热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拓展,持续出口俄罗斯、中亚、欧洲、东南亚、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华茶文化影响世界的代表之一。因此,安化黑茶及安化千年茶乡的文化,可以说是活着的、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茶文化。(资料来源:中国报道)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