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植效益明显提升
今年春茶市场需求旺、春茶价格高、销售进度快,全国干毛茶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贵州、四川、浙江、福建、陕西、湖北、广东等7省春茶产值均超过100亿元,湖北、安徽、贵州、广西、云南、甘肃等6省(区)春茶产值增幅均超过20%。鲜叶收购价提高。安徽省茶鲜叶收购均价52元/公斤,同比上涨40%;湖北省茶鲜叶收购均价60元/公斤,同比上涨15%。春茶售价提高。广西自治区春茶平均价格123元/公斤,同比上涨1.7%;湖南省春茶均价120元/公斤,同比上涨5.1%;云南省春茶均价103元/公斤,同比上涨9.3%。茶农收入提高。四川省茶农人均春茶收入3880元,同比增收750元,安徽省黄山市茶农人均收入3855元,同比增收781元。
(五)产业融合深入推进
各产区加快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产业形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茶文化旅游成为新增长点。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设计开发茶文化主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线路,大力发展茶旅游、茶体验、茶休闲等项目,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引导茶消费,带动农民增收就业。网络营销持续发力。四川省20%—25%的产品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河南省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开设销售窗口,网络成为中低档茶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
下一步,种植业管理司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强信息引导,强化科技创新,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茶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推进适区适种、适区适制,巩固提升优势区,发展特优区,推进老茶园改造,保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
二是推进集成创新。加快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促进品种更新换代。集成组装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促进提质增效。
三是推进机制创新。培育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扶持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育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发展茶业休闲、乡村旅游和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加强品牌创建。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企业创新技术、改良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借助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平台,创响一批茶叶知名品牌。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