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茶产业的记忆——茶工业文化遗产研究学术交流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 2018-10-19 浏览 6713 次
学博士刘淦芝出任当时中央农林部湄潭茶叶试验场场长,后其又被聘为浙大农学院病虫系兼任教授。浙大西迁湄潭办学后,很快与实验茶场联姻,这场联姻几乎决定了湄潭接下来70多年的产业发展重心,也让湄潭成为中国现当代茶业发展的起点站。浙大以人才和科研器材优势,帮助指导实验茶场开展科学研究。他们联手办学搞科研,借湄潭山水之灵气,把湄潭的茶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改进了湄潭茶固有的品质,引进了异地的优质茶种和杭州“龙井茶”的生产技术,使湄潭茶叶顿时名扬四方,受到浙大教授、专家的好评。在中国现代茶叶历史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湄潭这样汇集了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徐国桢等重量级茶学专家。


中央茶场第二任场长李联标之女李玲致辞

我是在湄潭出生。那是一个我们国家最艰难的年代。我父亲那一辈人竭尽自己所能为救国救民奉献他们的力量,湄潭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就是为抗战筹集资金而建成的。湄潭的茶人有爱国的传统。

作为老一辈茶人的后代,我看到了湄潭的发展变化,也衷心祝愿我们的老乡们生活更幸福!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项隆元致辞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概述》

项教授从工业遗产概念的提出与认识出发,介绍了当前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实践案例。项教授认为茶工业遗产是一种独特的工业遗产,应当在充分调研文献与遗存,评估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后,参考已有经验,合理规划,做到科学性保护,原真性展示,产业化经营,真正让茶工业遗产活起来。


湄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岳龙致辞

《湄潭在中国茶叶工业化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是加快了茶叶机械化推广;二是茶叶生产机械的研发与改良,促进了中国茶叶工业化发展;三是较完整地保存了中国茶叶工业化文化遗产。


湄潭县职中茶叶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主任刘小华致辞

《桐子坡——贵州茶树育种的圣地》

从20世纪40年代到现在,从李联标到刘其志到纪德禄、林蒙嘉、再到新一代的育种专家陈正武、鄢东海、周富裕,他们在桐子坡的辛勤劳动和学术上的一丝不苟,不断在中国茶树育种领域书写新篇章。


湄潭县政协原副主席周开迅致辞

《重塑“国红”——遵义红茶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品牌展望》

从1652年一批南明的“省部级”干部和文化大家隐居湄潭种茶、制茶及“扫叶烹茗”始,至清代成为皇室贡茶,民国实现身份转变,到与国共命运、大民生大健康,到进入全国十大红茶序列、十九大会议专用茶,遵义红从历史深处走来,经历了许多大历史,产生了很多大作为!36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的红茶,一款具有红色文化内涵与吉祥寓意的红茶,已成为人们最喜欢的茶品之一。



“遵义红”茶艺表演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宣读文件,成立“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工业文化研究中心”。



参加本次交流会的领导嘉宾还有湄潭县文广新局党组成员、文物管理所所长唐朝秀,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馆长陈荣,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朱珠珍,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陆骏,中央实验茶场第二任场长李联标五子李屿,“茗边头条”、《茶讯》主编孙状云等。



(资料来源:茗边)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