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关红茶溯源
发布时间 2011-06-28 浏览 34319 次
ttp://tea.368tea.com/attachments/2011/06/57_2011062809100740PzD.jpg">

  红茶这种神秘的饮料在英国被冲泡起来,桂圆香四溢,引发了人们对遥远的东方古国的无尽遐想。到19世纪初叶,大批的传教士及贸易商追根溯源来到“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桐木,进行考察及传教。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是一个中国通,在1842-1845年间,他曾作为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领导人在中国活动。他精通中文、了解中国的习俗。1849年2月,他致函英国驻印度总督,他希望能到著名的红茶产区—武夷山去考察一下。获准后,他同雇佣的中国随从到了武夷山,并从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了一些茶叶秘密,特别是了解到茶叶的发酵处理。了解了中国的著名茶叶产区的茶树以及茶叶生产技术后,福均回到印度,但他的茶叶技术仍然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茶叶。他认识到只有中国的种茶和制茶人,才可以将茶叶生产的技术完整地传授给印度人,只有他们,才能在印度制出第一批优质的茶叶。于是,他再次回到武夷桐木关招聘了8名制茶工人,并于1851年3月把他们以及秘密获得的茶叶树种带到了加尔各答,最后落户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几年后,福均完全掌握了茶树的种植与制茶的技术。从此,印度阿萨姆红茶横空出世,印度、锡兰等英国殖民地的红茶逐渐成为世界红茶的主流,欧洲等国的红茶市场也逐渐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性。


  茶叶慢慢地改变了欧洲人的口味,饮茶这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大英帝国的新式教育,并且迅速升华为关于教养的隆重仪式,优化着从王公贵族到普通人民的日常举止,一种独特而又丰富的英式红茶文化逐渐形成。而欧洲人的需求也在悄悄地影响着着中国的茶叶生产。

 

  两百多年前,因为红茶的缘故,星村成为武夷山仅次于下梅村的第二大茶叶集市,每年第一场春雨过后,茶叶开埠,这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茶商纷纷聚集。清人刘靖曾经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在这里,那些新鲜的茶叶被制作、包装成武夷红茶。随后,一部分被运到下梅村,经过晋商的调配,踏上了远赴俄罗斯的万里茶路。另外一部分红茶则由闽南或闽西的商人通过九曲溪,沿着闽江运到福州,然后再运至厦门出售给欧洲的商船。由于长期出海,为了行船安全,经营茶叶的闽西汀州人特别信奉妈祖。当年他们集资在星村修建汀州会馆的时候,特意把会馆建成了妈祖庙的样子。这个叫做“天上宫”的会馆现在还是闽北最大的妈祖庙。


  如今,走在云雾环绕被称为大自然天然氧吧的桐木村,你仍然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房屋旁边“三楼凋萎、二楼熏焙、底下烧着松木大灶”的加工正山小种红茶的 “茶楼”。值得欣慰的是,在茶叶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运兴则红茶兴,新一代正山小种正在引领着红茶文化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