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手工成型紫砂壶的精加
下一主题:紫砂壶的烧成与龙窑(
窑座的上下排,以抽签方法排定顺序,以后由下向上轮转烧值。
整条窑有部位孬好之分。其最佳的部位在“第四户口”向上的十八甲窑(即最上面高处的一段,烧窑时直接烧的时间很短,它的温度是靠下面烧成时供应的,是间接的温度),正品率特高;一般是由最有实力的窑户包下来烧的。龙窑中段部位仍是较好的,下段相对则差了很多,而下面“炉头”向上的八甲最轻易出次品,但“窑清”(烧窑费)也要便宜得多。
再说说中段窑每一甲里烧成优劣的情况:
两个鳞眼中间为一甲,一甲分上下二皮,平排三“臼”,计六臼,因一对鳞眼烧二皮,故六“臼”掇罐多有名称:上一皮中间称“明堵”,这“臼”最好,在这最好的一臼里12只掇罐,最上几只温度较低,宜烧红泥产品,底下几只温度又较中间高,故真正好的部位只有七八只掇罐;两旁叫“起皮”,第二好;下面一皮中间叫“暗堵”,第三好;两旁“满火”是直接接受柴烧的主要部位,轻易出次品。
因此,只有大窑户据有有利窑段,才会有前提烧成高档紫砂壶,烧时还要特别小象中那样,凡经龙窑里烧制就能烧出高档紫砂壶.
1955年景立紫砂合作社时,仍是沿用品胜窑烧成,1957年紫砂工艺厂由此窑四周的蜀山南街搬到河西现在紫砂工艺厂位置,但当时龙窑没有停烧。1959年上半年“大跃进”后,劳动力紧张,山区茅柴没有供给,于是不得已“产业抗旱”,让工人上山去砍茅柴,也朝不保夕;另外,原合新厂(出产釉陶罐的厂)合并到紫砂厂,也转做紫砂陶成型坯件,并集中在罐头窑外西窑的四周,因此紫砂工艺厂决定停烧品胜窑,而用经改造后的外西窑来烧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