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 申“国保”:文明之路的再发现
发布时间 2011-06-06 浏览 6898 次
先在雅州(今雅安)、维州(今汶川)、茂州(今茂县)、黎州(今汉源)等地进行大规模官方茶马贸易。徐学书告诉记者,在邛州就出现了专门对羌番部落进行贸易的“火番饼”(宋代称“西番茶”),每饼重40两,即砖茶的前身。

一片至今仍在的风景:

古道遗迹勾勒千年茶马云烟

茶马古道涉及四川境内的成都、雅安、凉山、阿坝、甘孜等地,调查已发现了大量保存下来的遗迹。例如,宋时名山茶马司隶属于成都“都大茶马司”,负责名山县和百丈县“名山茶”筹集上缴事务。鼎盛时期,输出的茶叶占官方统筹茶叶半数以上。至今,在名山县新店镇长春村还保留有“拴马桩”、“饮马池”等地名。

都江堰市灌口镇幸福路西街,与伏龙观隔江相望。穿过历史烟云,这里曾经是汉藏羌商贾货物交换的重要集市。沿都江堰西街西出,途经伏龙观、玉垒关、二王庙,沿岷江北岸西行,经紫坪铺、龙池、翻娘子岭至汶川干溪铺、映秀再到威州镇,“这段茶马古道上,有不少保存完好的遗物遗迹。”缪永舒说。

调查茶马古道,不仅寻路,还要寻找与茶马贸易相关的遗址、城镇、村落、茶园、驿站等。

临邛古镇,自秦设置临邛,2000多年来城址未变,布局基本保持历史格局。缪永舒认为,“临邛镇是川藏道西出成都的门户,蜀地通往滇、藏的要津。”同样,平乐镇也是川藏道的必经之地,镇境内保存有大量古茶园、古民居院落等。在平乐镇西芦沟内的古道,则是茶马古道的一条支道,沟内山谷狭窄,两岸修竹茂密,遮挡住春日的灿烂阳光。

文献记载,宋朝在名山县、百丈县等处设置买茶场,规定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并定为永法。从神宗熙宁至孝宗淳熙时期,名山、百丈每年运至西北地区秦州、熙州、河州买马场易马的茶叶多达两万驮(每驮50公斤)。在百丈县调查发现大量唐代遗迹、遗址,在约600米范围内残存长约30米的城墙,以黄褐色沙土夯筑,墙内发现唐代砖瓦。由此,段渝分析认为,“雅安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地。”

记者采访来到位于名山县新店镇长春村,海拔700多米的茶马司旧址。这是一座朝南的建筑,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前殿已被撤除,残存大殿及左右厢房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

有意思的是,在雅安还发现了卖茶的茶号遗址、旧址。荥经县严道镇民主路的公兴茶号旧址可算是其中历史较早的一个。记者现场看到,建筑为三进四合院长方形布局,院内的天井也是晒茶的晒坝,天井四周的房屋是踏茶、沤堆、炕茶、拣茶、冲泡、编包(包装)用房,成品还有专门堆放的仓库。据说,这个茶号创办于明代,商标藏名“仁真杜吉”,茶品在广大藏族地区长期享有很高声誉。因为主要销往藏区,雅安各茶号销售的茶品均有藏名。

一条急需保护的文化线路:

构建茶马古道经济文化走廊

在不少专家眼里,茶马古道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是联系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的纽带,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国家文物局曾建议四川、云南、西藏联合成立茶马古道保护协调机构。

新世纪,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更加重视,茶马古道得到了更多关注,保护茶马古道的呼声渐高。早在2008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收到《关于重视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提案》,提案建议,面对日益沉重的压力和不容错过的机遇,保护茶马古道应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大课题。

2009年底,四川省文物局召开了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研讨会,建议相关市州作好沿线文物遗迹的调查。去年6月,在云南省普洱市召开了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茶马古道遗产保护”,首次启动了国家层面对于茶马古道的保护。

然而,保护茶马古道的道路还很漫长。段渝认为,“道路是文明的载体,保护茶马古道除要保护道路、驿站、茶号等载体外,更应该把承载的文明挖掘出来。”比如,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都大茶马司”,其遗址到底在成都什么地方,能否发掘修复?又如泸定,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散地,“其遗迹也需要发掘,再还原历史。”

段渝参加了去年的普洱论坛,感受颇深:四川在茶马古道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对茶马古道的认识和保护却相对滞后,“没有相关的深入研究,谈不上保护发展与成果转化。”

令人欣喜的是,四川已经在加快脚步。

成都市考古队与邛崃市文物局联合对骑龙山上的古道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了汉代钱币、唐宋时期陶瓷片等,发现了汉代、唐宋、明清时期路面地层,为研究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路面使用情况提供了实物依据。缪永舒说,成都市文物局还将请相关专家对茶马古道制定保护规划,加大对茶马古道的保护与修缮……

而徐学书他们正在为茶马古道新撰的保护发展研究报告中,建议“构建茶马古道经济文化走廊”,把古道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民族和谐、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专家们与有关部门思路不谋而合。“文物保护要与文化惠民结合起来,让百姓从文物保护中得到实惠。”省文物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茶马古道也应该成为文化惠民的大项目,通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链接

茶马古道主线路

岷山道——

唐宋时主要线路,明清时为西路边茶贸易主要通道,贸易对象主要为今川西北至甘肃南部和青海草原一带,部分茶叶远销西藏地区。由今都江堰市出发,沿岷江河谷而上通往甘肃、青海,也称“川甘青道”,主干道在松潘分为东西两路,东路在九寨沟又分为两路。

岷山西路: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若尔盖-甘肃省迭部县-临潭县-唐蕃古道。

岷山东路: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九寨沟-甘肃省文县、武都县、成县/甘肃省舟曲县、岷县。

西山北路:都江堰-汶川-茂县-黑水-红原-青海。

西山南路:都江堰-汶川-理县-马尔康-红原-青海。

川藏道——

明清至近现代南路边茶贸易的主要通道。在清代从康定分为南北两路茶道,然后在西藏昌都汇合后到拉萨等地,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区域的众多高山峡谷,堪称世界上最艰难的商贸大道。

南路茶道:邛崃-雅安-荥经-泸定-康定-理塘-西藏昌都-拉萨-日喀则-印度等南亚国家-西亚、西非。

北路茶道:邛崃-雅安-天全-康定-道孚-西藏昌都-拉萨-日喀则-印度等南亚国家-西亚、西非。

川滇道——

邛崃-雅安-汉源-西昌-云南大理-丽江等地,有多条干道、支道、小道,连接彝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聚 居地,自汉代以来一直沿用,秦汉称“灵关道”,唐代称 “青溪道”、明清称“建昌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