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南平] 松溪绿茶
下一主题:南宁打造面向东盟的茶
在笔者看来,当一种物品超越理性、被神乎其神地渲染成“神品”的时候,当这种物品形成的行业因为狂热而非常态聚集(人气、投资和市场)的时候,社会各界应该及时做出积极的反思,付诸具体的行动加以必要的引导,促使“疯狂”参与心态的行业聚集来一次理性的转身,使之回归到理性发展的渠道。
因为生在茶乡,笔者对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等情况,还是有比较粗浅的了解。在笔者看来,促使“疯狂”的普洱茶实现理性转身,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动用各种方式引导和教育公众,使他们明晰普洱茶作为一种茶叶品种本身具有的功效和价值,让公众全方位地了解普洱茶市场的实际情况。不作疯狂的追风购买,也不盲目投资“据为奇货”,武断地相信普洱具有因为存储年代而产生的利润增值空间的必然,使普洱市场在公众认知层面回归理性;其二,有关政府部门在普洱茶生产和销售上,要进行必要的严格的管理。仅仅把产品推销出去,赚取和赢得知名度,不管后期管理和规范的做法,在蜂拥而至的非理性的狂热追捧下,“品牌效应”必然会成为脆弱的“泡影”经济,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洗礼。
某种意义上说,促使“疯狂”的普洱茶实现理性转身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和担当起“主角”。原因很简单,在维护和保持区域品牌经济的时候,品牌质量的保证、特色的保存,对传统作坊式生产和经营方式的统一规范和管理,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与更新,对知名品牌企业的扶持和监管等,都将影响和决定到区域经济的健全和理性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促使“疯狂”的普洱茶实现理性转身,更是区域范围内政府和公众对自身区域经济的理性“自我”负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