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华藏庵记
发布时间 2011-06-06 浏览 4111 次
年都开。当地一姓熊的老乡介绍说,有一年这棵茶花开着的骨朵突然枯萎,黄叶落地,结果那一年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地里的玉米还没拨节就被晒死,田里的秧苗才插下就枯焦了。现在,这棵老茶花仍然刚劲挺拔,铮铮铁骨,繁花似锦。

正殿一张柏木长桌上,供奉着香炉等祭祀用物,往头上一看,瓦片上满是彩绘的图案与笔法刚劲的字词。两百多年前的手工作品,竟然色泽鲜艳,访问了多位当地老人,都说正殿翻修过几次,但都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瓦片进行重新安放,图案与文字没有刷新过。现在,重新审视这些图案,尽管后人已不大懂个中意蕴,但通过禅意的笔触,立即可以领略文化的渗透与浸润。

华藏庵属四合院建筑格局,正殿之外,还有左右两间屋子,一楼一底,现在已成为清华村办公地点,每天都有当地群众前来办事,比如领取身份证,外出打工的证明,开结婚介绍信,特别是春节之后,这里就是年轻人钻的地方——离开家乡前到庵里上几炷香,添些纸火,这样上路,心里有底。大年三十晚上,又都是老人们忙活的地方,华藏庵已没有供奉诸神,但神在老百姓心中,土地要感谢,山神需敬奉,财神也得赞美,他们又都集中到这个地方,给自己一处安慰的灵息之地。正殿正前面的面楼是华藏庵的大门,踏得玉一样温润的石级,仍然是原来的样子,泛着青光的石级,让人想到当年车来人往的场面。

穿过正殿右边的耳房,是一个20多平米的后花园。一棵观音柳,低垂着枝叶,有些老态龙钟,树的主干一半已朽,整个儿倾斜着,看上去似乎马上就会倒下,让人想到年岁已高的老者。支书深情地告诉我,这棵观音柳已有200多岁的高龄。看它历经百年沧桑仍葱郁茂盛一片生机,主干胜钢,枝条似铁,枝盛叶茂,状如巨伞,郁郁葱葱。我们坐在同样岁数的石凳子上,细读记载着华藏庵身世的石碑,被时光涂抹过的字迹,恍惚入梦。一棵老梅挂满青涩的果子,风吹过,绿叶送来了生命的慰藉。

按理,在华藏庵若大的空间里,是应该有井的,没有水的滋润,那清瘦的钟声就会变得枯涩,恐怕那习习凉意,也会因为无水而大打折扣。支书说,有一眼井,就是专门供华藏庵用的。说着,他带我们来到门外不远的路边,一眼清澈的水井呈现在我们面前,水井四周砌上了保护的挡墙。往水井里看,倒映的蓝天,一行飞鸟狂躁地飞过。现在,这井是当地老百姓生活的水源,据说再大的干旱,它都不会枯竭,雨季不浑,夏天不干,真是好水。有了这井的恩泽,清华村很多农户都种着菜园,自己食用,也上市出售。

临别,村支书握着我的手,要留我住上一晚,说夜晚更能体会华藏庵的意蕴,说不定能写出华章来。我想,华藏庵是清华村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写什么,都不可能臆想与武断,这不是一堆尘埃落定的土,也不是一堆没有文字记载的瓦砾,这应该感谢清华村的人民,多少风风雨雨的岁月,让华藏庵仍能完好如初。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