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们说,6月到武夷山搜茶是搜茶的好时机,那时候好茶大多制做完毕。立夏前后是武夷岩茶的最佳采摘季节,采摘的时间可以一直持续到小满。这是制茶最繁忙的季节,但岩茶的最后一道精焙也可能一直做到9月才结束。岩茶的香,是经过磨砺才得来的。武夷岩茶品种多达上千种,但你只要知道这几种就行了:最上等的是正岩大红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局执行的大红袍共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名岩“名枞”,人们习惯称“四大名枞”: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夭。
而实际上,原先里面没有半天夭而有大红袍,现大红袍已经是一个品名了,所以,以半天夭替代了大红袍。除了名枞,还有品种茶。如肉桂、奇兰、水仙等等。在武夷山,甚至有数百年的老枞水仙。这些老枞都还在产茶,其茶汤滋味特别醇厚、花香悠远、回甘通透。在武夷山,有很多连茶农也说不清楚的茶叶统统称为奇种,也就是当地的“菜茶”。据说奇种的来历,就是当地的茶籽,随着风,或者被鸟兽啖食之后再落种生根发芽,在不同的茶山会呈现不同的变异,以至于到了后面变化出诸多连茶农也认不清的品种。
茶叶品质除了品种以外,还要看制作水平,最终才能体现茶叶的品质高低。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最后一道的精焙火的工序。这道工序是非常辛苦的,常见的炭火工艺已经少有人去用它,很多人慢慢地采用电炉烘焙。但真正的好茶,炭火工艺所形成的滋味是现代工艺所不具备的。 在地面上的几个水泥坑里面,需要很辛苦地把烧得通红炭火置堆,就像一个艺术家一般。在深夜,花费三个小时。然后再敷上炭灰,不让温度散发。等到第二天一早再开始焙火,这时候的焙火需要五六个小时,所以一天之内可能只能做五六筐的干茶,一次也就几十斤。经过这样的烘焙程序,才会做出真正充满炭香的好茶。这样的茶叶更具耐力,挂杯香、杯底香、汤底香通透,茶汤更加的爽滑,这些都是复火焙茶的功效。没有磨砺的过程,不会有透骨的岩韵花香。如果要说岩茶最好山场在那儿,那就是名岩区的三坑两涧;而在哪儿可以买到最好的岩茶,那答案一定是天心村。天心村的茶产量占据了整个岩茶产量的60%,这是岩茶核心产区,也是岩茶品质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