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被引爆的流行
发布时间 2011-06-06 浏览 6849 次
就已被荷兰商人带到了英国。但在很长的时间内,茶对于英国人都是一种极为罕见,也极其陌生的东西。

  “据说茶在英国初次上市出售已晚至1657年”( 角山荣《茶的世界史》)。而1658年9月23日,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则是英国最早有明确日期的关于茶的记载。这是伦敦一家咖啡馆的广告。在咖啡馆卖茶,也算不上奇怪的事情,无非只是英国人还没有好好认识这两种东西。当时看来,茶与咖啡都是从遥远世界舶来的珍奇饮料,再没什么大的不同。只不过咖啡早卖了几年,先一步建起了咖啡馆而已。

  那则广告 “满纸充满了冗长的介绍功能的语言”,先是茶的一般性介绍,然后着重提到茶是“所有医师认可的极佳的中国饮品”,并一一列举了茶叶的十四种药用价值:“治头痛、结石、尿砂、水肿、脱水、坏血病、嗜睡或睡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腹泻或便秘、中风,一般情况下,茶叶还可以舒肾清尿、消除积食、增进食欲、补充营养,至于茶的饮用方式,可以加开水、牛奶、糖,还可以加蜂蜜!”(周宁《茶与鸦片:两个帝国命运的改写》)

  这便是英国人对于茶最初的认识:一种神奇的、包治百病的药草,而以现有的知识看,这种认识恰恰反映了英国人对茶知之甚少。它仅在少数的几家咖啡馆中有售,而且售价昂贵,一磅茶可卖6-10英镑。没有人知道这些茶来自哪里,或者是欧洲大陆,或者是来自东方的某个港口。

  在咖啡馆谈论生意与政治的男人们也极少问津这种昂贵稀奇的东西。1660年9月25日,塞缪尔佩斯皮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让人买回了一杯我从未饮用过的茶。”曾经在酒馆与咖啡馆里消磨了大量时间的佩斯皮,在此之前却从未尝试过这种饮料,可见“直到1660年茶在英国都是一种罕见的东西”(罗伊莫克塞姆《茶》)。

  ■上流社会的时尚

  1662年,茶叶遭遇的冷淡局面,随着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到英国,率先在宫廷中得到改变。据说,在查理二世与凯瑟琳的婚礼上,许多王公贵族举起酒杯向美丽的王后祝贺,但王后均以微笑谢绝,只管举起她那盛满红色汁液的高脚杯与人碰杯。这杯中所盛何物,人们费尽猜疑。她那神秘莫测的举动,引起参加婚礼的法国王后的极大好奇,便伺机靠近凯瑟琳,也想尝一下这“琼浆玉液”,机敏的英国王后早有察觉,未等对方开口便举杯一饮而尽。法国王后顿生妒 意,回宾馆后便令侍卫潜入王宫,定要弄个明白。侍卫官发现英国王后引用的是中国红茶,便偷出少许献给王后,不料出门时被发觉,由此引发出当时震惊英伦的“红茶盗窃案”(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尽管这则茶史趣闻已经真假莫辨,但不可否认的是,凯瑟琳对于英国饮茶风尚的形成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作为航海时代的先驱,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包含着异域风情的享乐文化,率先被葡萄牙船队引进国内。葡萄牙的公主凯瑟琳也养成了喝茶习惯,她带到英国的嫁妆中就包括一箱中国红茶

  来到英国后,凯瑟琳念念不舍自己的嗜好,常常“在小小的杯中啜茶”,并不时在宫中举行茶会,宣传红茶的功能,说自己苗条修长的身姿正是仰赖这一种奇妙的饮料所赐。在宫廷中,原本的习惯是,无论男女从早到晚都喝着英国的淡啤酒、葡萄酒或蒸馏酒,而在爱好茶饮的凯瑟琳影响下,东方的茶渐渐取代了以前的酒精,成为宫廷内的流行饮料。

  凯瑟琳成为王后的第二年,在庆祝其生日的宴会上,宫廷诗人埃德蒙沃勒为其献上一首赞颂茶的诗歌:

  维纳斯的香桃木和太阳神的月桂树,都无法与女王赞颂的茶叶媲美;我们由衷感谢那个勇敢的民族,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位尊贵的王后,和一种美妙的仙草,并为我们指出了通向繁荣的道路。

  茶叶如此受到尊崇,绝非偶然,在其背后,是欧洲贵族社会对神秘的东方文化的迷恋。而若放眼于更宏阔的背景中,我们则可以看到,在17—18世纪的西方,一股中国崇拜的思潮正在弥漫。不仅启蒙思想中推崇孔夫子的哲学,而且社会生活中,“中国货”与“中国风”,都成为时尚的典范。茶叶、瓷器、漆器、壁纸、屏风、绸幔等极具东方风情的器物,都被赋予了一种静雅绚丽的色彩。

  尤其新航路开辟后,这些不再是异域的幻想,从各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卸下的茶叶、瓷器、丝绸、漆器等,已经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资。它们不仅丰富了西方人的物质生活,还引导了新的生活风格。家中摆上一个中国式的漆柜,几个瓷花瓶,最能展示主人的富有与品位。瓷器轻薄淡雅,丝绸华贵飘逸,既点缀了精雅享乐的生活,又无不满足着王公贵族的奢侈、中产阶级的虚荣。而苦涩里透着清香的茶饮,则最适合治疗贵妇名媛、时髦女性们无所事事的闲愁。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