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正山小种红茶在明朝没
下一主题:红茶历史发展与武夷山
二 、海上途径:在1757年前,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主要由厦门海关直接外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实行第二次海禁,规定只准广州一港对外国通商,关闭厦门等通商口岸。但私自从海上外销并未真正停止,只是数量上大大减少。
19世纪:本世纪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在鸦片战争前主要通过陆路运往广州和恰克图,在战争后则通过上海和福州出口。
1840鸦片战争爆发,1843年,战败后的清政府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广州五港对外贸易通商。五口通商后,武夷山正山小种茶叶出口的重心北移至上海,使上海迅速取代广州成为茶叶外销第一大口岸。武夷山茶叶开始走较为捷近的上海港。运输途径为武夷山至江西河口,由河口至江西鄱阳湖,由鄱阳湖过九江入长江转上海;或由河口至玉山进常山,再顺线塘江上游支流运往杭州,再由嘉兴内河运上海。
福州港自1843年开埠,但10年内没有输出武夷山茶叶。厦门港由于邻近安溪乌龙茶产区,在19世纪中后期是以销乌龙茶为主,也没销红茶。1853年春,上海小刀会起义,武夷山红茶到上海的路被阻。美国旗昌洋行首先派人携款深入武夷山茶区,收购武夷山茶叶经闽江下福州。武夷岩茶用小船顺江而下,8-10天即可达福州,不几年时间,福州的武夷山茶叶出口迅速增加。1856年以后,居国内第二, 1859年超越上海,居全国茶叶出口量第一大港之地位,福州港开始成为弛名世界之茶叶贸易港。
20世纪:19世纪末,华茶在世界市场上受到印锡茶的激烈冲击,在英国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销售上节节败退,到20世纪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的对外销售更是每况愈下。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则进入了二百多年来最衰败的时期,从此以后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渐渐消声匿迹,正山小种渐渐被人淡忘。人们有时只在茶余饭后才偶然提起它曾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