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祁红加工要求“现采现制”,这对保持和提高祁门红茶鲜浓馥郁,避免因贮藏过久而消耗茶叶中有效成分起着关键性作用。如鲜叶分级后不能及时立刻萎凋,应立即进行鲜叶贮藏摊放处理,以保证鲜叶的新鲜状况,一般摊放后度十至十五公分为宜。
(3)萎凋是重要的关键,常温在35摄氏度至38摄氏度,需三至四小时即可,适度萎凋含水量持在百分之55至65之间较宜。
(4)揉捻是形成制茶紧结细长美观的外形,增进内质的重要环节,要掌握好轻→重→轻,快→慢→快的原则进行,时间为60至70分钟,及时松散解块送发酵室。
(5)渥红(既发酵):是促进茶叶内含物质(黄顽醇)深刻变化形成“祁红”色香味特征的关键工序。渥红时环境温度一般在25摄氏度至26摄氏度,不宜超过30摄氏度,湿度在百分之95以上。春茶渥红(发酵)为三至五小时,夏茶为二至三小时,渥红后香气消失,叶色变红,然后及时焙烘干燥(机烘及手工焙烘)。
(6)焙烘也有独到之处“低温长烘”,对与形成突出的“蜜糖香”关系密切,分出烘毛茶100摄氏度左右,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到七至八成干时拿下摊凉一至二小时,复烘湿度为80摄氏度至90摄氏度上叶厚此,时间为30分钟左右。
六、祁红生产地域的界定
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这转度过程中加工地域,生产关系,流通渠道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当然祁红品质也发生变化。根据祁门县人民政府及国家质检总局二零零一年第三十号公告规定,为了保证“祁红”出口质量,促进祁红对外贸易信誉稳定和发展,有必要对其生产地域工艺进行界定。
(1)“祁红”地域界定:认定在祁门县境内除梅溪河向北流入秋浦河(城安乡、赤岭乡、雷湖乡)、凫溪河流入新安江外(凫峰乡)、其余渚水均汇入阊江入鄱阳湖的乡镇是“祁红”生产区域,这些区域都为优质的“祁红”提供良好的条件。
(2)制造工艺界定:“祁红”优良品质的形成除了与祁门境内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认定地域的栽培管理措施相关外,制造精湛工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祁红”的精制工艺认定祁门茶厂,按照传统的制作工艺,以达到外形整齐美观纯净和内质较为一致的含有“祁门香”品质符合祁门传统的品质风格。
总之,祁门红茶的技术措施操作工序,即细又繁复,为提高品质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又把工夫茶中的下盘分离出来,制定了细茶、片茶、末茶的分级标准。
江苏一些城市及上海市对“祁红”情有独钟,如丹阳、常州、江阴、宜兴、常熟、无锡等城市总销量每年在3000担在4000担以上,这些祁红多数来自安徽省,但真正意义上的“祁红”并不多见,非祁门地区的“祁红”占上风。因为价值规律在起作用,以此中间商业看中这号茶利厚,外形和祁红也十分相似和相近,内质略有差异,但消费者知者甚少,还是拣便宜的买,鱼目混味的现象时有发生。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各种茶叶的生产工艺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各种茶的经营模式冲击市场经济里的每一品种的茶叶,工艺过程均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异,有的茶不堪入目,有的茶面目全非。一些非祁门地区的茶叶也在叫卖“祁红”,因产销环节发生深刻变化,以假乱真,真假难分,但真正的祁门地区生产的祁红数量不多,年产量大约三万担左右,可质量高尚,是工夫红茶的一颗灿烂明珠。
经过二十余年的坎坷生产历程,祁门茶人把传统的制作工艺过程始终未变,以科学发展观,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不已。说明安徽祁门茶人的品牌意识十分坚强,十分自尊。故能始终保持祁门优异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名茶名扬四海,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好评,也为中国人民的荣誉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