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这5斤鲜叶,被成佳镇友助村的小茶厂主杨翠萍收购后,通过初加工,成为一斤干叶,卖给浙江茶商,可卖21.5元。如果是来自杭州的嘉盛茶业公司收购了这斤茶,拿回去进行统一包装,打上西湖龙井等品牌,身价就涨了数倍,至少可卖到60元一斤。
茶叶从四川到杭州的身价“三级跳”,折射出我省茶业一个现实:我们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四川生产的大量名优茶以原料形式销往江浙,稍加整理换成他们品牌的包装,就由每市斤一百多元升值到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说明川茶本身品质还是好的,就是没有非常响亮的区域品牌。”中国茶叶研究所院士陈宗懋对记者说。
“近年来,四川的竹叶青、叙府等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这仅是企业品牌,知名度只限于川内,省外消费者还知之甚少,京、津、沪等大城市市场上,四川品牌茶叶难觅影踪。”省农业厅副厅长傅志康介绍,“从根本上来看,关键在于我们没有一个像‘安溪铁观音’那样叫得响的区域品牌。在福建安溪县,其县域公共品牌‘安溪铁观音’是中国驰名商标,全县现有76家企业共同使用这个商标,形成公共品牌加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效应。同样,无论是西湖龙井茶、福建乌龙茶、还是云南普洱茶,都是响亮的区域品牌。”
“我省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的局面至今没有变,茶叶品牌可以用多、乱、杂、散形容。”傅志康不无遗憾地说。
在全省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上记者获悉,为改变这种局面,我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规划中,确定四川要重点打造三大区域品牌——以雅安为重点的“蒙顶山茶”品牌,以宜宾为重点的“宜宾早茶”品牌,以万源为重点的川北 “富硒保键茶”品牌,实施双品牌战略,以打响、做强这三大区域名牌为核心,推进周边区域共同享用,变要企业使用区域品牌为企业积极使用双品牌。
大势所趋的联合发展路.
中国茶叶研究所院士陈宗懋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浙江新昌县茶叶面积仅有六七万亩,产值却达5个亿!相当于四川去年茶叶总产值的近1/4。它一个县只做一个茶品牌,拿出了一套统一的种植标准和检测标准,设立专门的检测机构,全县的茶农按照标准规范种植,龙头企业再将收购的茶叶拿到质检机构检测,凡是达到县上拟定标准的茶叶,在包装上都可以打上这个统一的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