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西山太华茶
在今昆明西山龙门石窟、太华寺、华亭寺一带生长的茶树。霞客游记中有记述,徐霞客在昆明时见过、喝过,有清晰记述的应就是太华茶,在名山、名寺内外,有名茶完全合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西南联大等很多单位、部门内迁到昆明,昆明的茶馆业一度兴旺,在正义路上有很大很排场的一家就叫太华茶楼,声称专用玉泉水泡茶,与吴井水、十里香茶遥相呼应。可见到那时太华茶还是有名有实的,只是到后来一直无有明确记载、记录。
1.3宜良宝洪茶
宝洪茶生长在今宜良县城外宝洪寺原址周边山上,据传是唐代的开山和尚建宝洪寺时始种,迄今已1200多年历史。从文化视角看,名山、名寺、名茶;从栽培角度看,经多年、多次对今尚存活的数十棵老茶树及老山茶花树调查表明,宝洪茶应是小乔木、小叶型,当地原产的茶树品种,抗寒、抗旱、抗贫瘠,特别适宜当地栽培、生产。
宝洪茶的传统加工应为晒青或烘青。国营宝洪茶厂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以来一直批量生产优质晒青、烘青绿茶。近三、四十年来茶园周边村落、民间流行按龙井茶制法小锅手工制茶,成品茶外观体形扁长、色绿;内质香气高远,滋味鲜纯。因与江南的龙井茶结了缘,每年二、三月,就有一些江南人守在宝洪寺周边各制茶点,收得3—5公斤宝洪茶当天就邮政专递回家乡,用宝洪茶去当“味精”拼配他们自家的龙井茶。
宝洪寺已毁损五十多年,周围的参天古树以及植被都被砍得干干净净,只留下茶园。由于生态十分恶劣,茶园面积几十年间日益缩减,茶树过于衰败,基本每年只采春茶,产量极低,保有不足1--3吨的商品量。
1.4石林茶
在石林风景区一侧的天生关螺蛳塘村,有数百亩茶园。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栽植的小叶种茶。八十年代初期原曲靖路南县与云南农业大学共同开发了“拥翠”、“叠翠”两个精品名茶。“拥翠”“叠翠”条索细紧,呈小螺蛳状,汤色清绿明亮,滋味鲜爽纯正,香气高锐。当时被评为省级名茶。八十年代中旬,路南县行政区域划归昆明市。九十年代起,螺蛳塘从贵州眉潭引进小叶种,新植了近千亩茶园,间作了萍果、梨等果树,周边建有葡萄园等其他经济作物,购置了小规模加工机械,生产炒青、烘青绿茶和少量乌龙茶,虽达不到“拥翠”或“叠翠”或闽、台乌龙的水准,但一般的石林茶都具有汤色清绿明亮,香高,滋味纯正的特点,基本品质良好,极赋地方特色。
1.5安宁禄脿茶
上世纪 八十年代初,以“安宁春绿”命名的禄脿炒青绿茶被评为云南省名茶。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