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崇拜
发布时间 2011-07-11 浏览 4419 次
天气,采摘的时机与采茶人的心情,制作者对茶的理解、关爱及其制茶理念在茶叶上的体现等等。在写茶文和交流心得的时候,还进一步用心去感悟世界的另一端的茶友在煮水烹茶时候的心境,茶友与茶友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经验丰富的茶师对于每一个茶的用心良苦,也具有足够的技术和智慧来应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茶叶制作毕竟是有机遇的成分,每一年每一季天气不同,雨水不同,日照不同,气温不同,温湿度不同,都将带来不同的难题,对于茶师而言每每是一种挑战。一款款好茶往往就在挑战中诞生,但是人力毕竟有限,往往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每一个茶可能遇到心有不逮,或者认知不够精准,或者天候不够完美的情况。品鉴一个茶,其实也在体会茶师面对每一个茶的心情和理解。感受茶师的成功固然美好,体会到一个茶的难度和缺失同样珍贵。

对茶师的盲目崇拜,则会诱导茶人在鉴茶的时候的客观性,毕竟茶叶的品鉴是很难量化的,其主要鉴别手段就是品鉴者的客观感觉和主观体验,而这是很容易受到情绪和情感的影响的。因此茶人在品鉴一款茶的时候,应该先摒弃一款茶的背景,客观的对茶做出甄别,然后再融入茶的背景资料用心体会,才能尽可能的做到准确和真切。

茶的崇拜,常见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对茶师的崇拜,另一重常见的模式是对价格的崇拜。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接触茶的渠道多数为商业渠道,普通消费者接触不到或者很难接触到茶师,因此价格崇拜则更多的表现在普通消费者身上。由于没有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参照,价格成为了衡量一个茶好快的重要因素,对某些消费者而言甚至是唯一的衡量因素。因此,对于价格高昂的茶叶,消费者会动用一切的主观意识去接受高价茶叶所带来的感官体验,并且以此作为衡量茶叶的基本标准。这种现象通常在非产区消费区更加的明显,因为距离产区越远,就越发缺乏机会深入产区了解实地实情,也更容易受到不良商家的资讯误导。

对价格的崇拜,导致了消费者盲目的追求高价茶,排除市场炒作行为之外,价格崇拜是高价茶天价茶的另一个主要推手,而这种情况则多发生在远离茶区的消费市场,比如北方的乌龙茶和普洱消费市场,由于缺乏正确的资讯和样本作为参照,许多茶叶的价格已经与品质完全背离。在与北方的茶友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某个爱茶研茶的群体沿着错误的方向在艰难的前行,尽管耗费很大的精力和热情,却离事实越来越远。

对于有条件深入茶区接触茶师的茶叶爱好者或者玩家来说,在切身了解茶园的生态环境,见识过茶叶的制作过程,甚至亲身体验过茶叶的制作和技术之后,对茶的整个培育采摘制作环节有了更精准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比多家茶厂(茶师)的品质和风格之后,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喜好,继而常年应用某一家或者特定的某几家的茶叶。久而久之,对这些茶师的特点和风格会形成习惯性,同时很可能伴随的就是以偏概全,以小众的茶作为标准去评价大众商品。一旦形成对茶师的崇拜,则很容易以“泰山归来不看岳”的姿态去看待所有的茶,这同样是不客观不准确的。不可否认进入到这个层次的茶友茶人都已经具备有较高的茶叶专业知识和鉴赏能力,但毫无疑问茶师崇拜则很可能成为茶人修行路上的绊脚石。

文章来源:http://q.blog.sina.com.cn/puer100/blogfile/4a8bca2f0100lmxy&&dpc=1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