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打好环保牌。正安工业薄弱,这里环境仍是一片净土,没有污染,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好地方,要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正安绿色、生态、有机、洁净形象。要把环保牌打响,除了凸现环保部门本身的职能外,在媒体上的大力宣传,因为做了是基础,说了别人才了解,这个经营理念必须树立。
其次要打好大品牌。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正安各个茶场就开始打各自的招牌,前几年更推出了吐香等品牌。但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影像力骤然缩小。因此,必须用技巧把品牌做大。
只做一个大品牌。像杭州,就做一个大品牌龙井,把这个品牌做大了,影响力出来了,后面的事情则要简单得多。正安可以整合茶资源,查找其中的共同点,首先只推出一个品牌名,这个品牌名必须响亮兼具特色(目前,云南普洱茶也是这个思路);然后,围绕这个品牌名推出系列产品,且宣传也得围绕这个大品牌的核心特色进行,最终形成以大品牌名为圆心,不断扩大系列产品的辐射效应。
宣传大品牌要大手笔,充分应用网络、电视、报纸、平面广告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在媒体中塑造出正安茶的环境和特色,有偿征集、征用正安茶的品牌名,既得集思广益得了优秀品牌名。最后确定的品牌名还要注意打文化底牌,赋予正安茶丰富的文化底蕴,显示其厚重的西南特色,凸显正安茶产业的厚重。正安尹珍文化只是儒家文化中很小的一支,再打好这张文化牌的同时,作好茶的起源、历史等软件环境的打造。
整合正安经济的特色,形成宣传合力。仅仅依靠茶想把整个正安推出去或者打响,显然不够。因为这个背景下,宣传的仅是一个背景和茶的初级产品,迎来的只是一个初级开放——加工茶商的引进,群众作为茶农仅受益于初级产品,更多的利润被他人制作成高端产品带走,正安经济终究不能走出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局面。正安有九道水公园、华尔山,有待开发的天楼山、清溪河、樊村。因此,我们需要以茶产业为龙头、为核心,与旅游产业捆绑做成更大的品牌,同时,由于之前的野木瓜、黔北民居(俗)、牛肉系列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正安消费、旅游。
联合周边县,形成更大的宣传合力。正安茶产业起步相对于凤冈、湄潭较为晚,要改变这种劣势,可以主动打开正安的门户,联手周边县,尤其是207省道沿线的周边兄弟县,打黔北旅游经济、茶产业、特色产业牌,最终形成强势特色黔北综合经济区。
突破正安的黔北地域限制,把路延伸到重庆境内。历史上,正安在重庆行政区划里几进几出,正安兼容了重庆的很多内容,比如麻辣产品系列、生活习俗,正安经济要切入重庆还是有基础和可能性的,因此,面向重庆、走进重庆,打开这条通往外界的经济通道,是突破正安经济发展不利的地域特点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