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正安茶产业发展对策与
下一主题:中国茶亟待国际化品牌
竞争优势今安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尤其关注食品的安全,而原生态、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食品,成了人们的首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为生产绿色、生态有机茶提供了天然的理想区域。”吴锡端先生还特别提醒,贵州要抓住这一比较优势,乘势而上打造绿茶品牌。
无独有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一份调查报告中,也引述当代茶圣、农学家吴觉农先生的原话说:“中国茶叶的发展趋势,必将起于东部,盛于西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家陈宗懋前来贵州考察后,也曾这样提醒贵州各产茶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由于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加上土地资源有限,一些地方已不适宜发展茶园。贵州要抓住‘东茶西移’的机遇,加快走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和现代化的茶业发展之路。”
纵览贵州茶叶发展史,人们不难看到,建国以来,贵州茶叶错过了两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第一个机遇期是上世纪50、60年代。此时,贵州一批国营茶场,如湄潭的永兴万亩茶场、安顺的山京茶场、贵阳的羊艾茶场等30余家不同规模的国营茶场,奠定了贵州茶叶发展的基础。“上世纪70、80年代中期,以“黔绿”为代表的贵州绿茶,曾畅销全国,出口欧洲、东南亚、日本等国,贵州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莫荣桂先生谈及“黔绿”品牌时仍兴奋不已。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黔绿”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一些不法分子掺假、制假,严重影响了贵州茶叶声誉,安顺“假茶叶”事件就是这一时期的痛心一例。80年代中期,国家对茶叶不再实行统购统销。一大批国营茶场在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的阵痛中,纷纷改制。“黔绿”这一颇有知名度的品牌,在与国内其它茶叶品牌竞争中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