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庭制茶作坊普遍简陋、卫生条件差,制作粗放,外形不一,质量堪忧。
4、古茶树、古茶园管理粗放,普遍存在只采不管的问题,采摘过度,苔鲜、地衣、寄生植物没有得到及时清除,古茶树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古茶树、古茶园退化严重,产量低下,经测算,平均单产为每亩20公斤以下,没有体现出茶叶这一经济作物的特色。
(二)几点建议
1、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应尽快制定古茶树、古茶园资源保护法规条例,切实保护好现存的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古茶树资源都是我州茶叶发展悠久历史的活见证,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十分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茶史、茶文化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现这些古迹和古茶资源人为破坏严重,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局的高度重视,通过制定相关的保护法规条例,广泛宣传,提各族各界的保护意识,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这些宝贵资源。州、市、县政府应成立由主管农业的领导任组长,由农业局、技术监督局、林业局、科技局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古茶树、古茶园保护领导小组,尽快成立有权威性、有执法权的专门对古茶树、古茶园保护委员会,划定保护区加强保护。对具有代表性古茶树、“茶树王”实行建档挂牌(立碑)严加保护,把保护法规、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对部分古茶园采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严格的管养、采摘技术规程,做到既有效保存又能合理利用,以合理利用促进更好的保护。
2、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茶马古道、古镇街道文物古迹,对我州乃至我国茶叶发展历史、普洱茶文化的研究都具有珍贵的价值,面对严重的无知人为破毁,加强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建议县乡党委、政府应采取紧急措施,成立县乡保护机构,“先保护后立规”,先以政府通告形式,划定保护的古镇、文化古迹范围,先行保护下来,同时加紧制定相关的保护方案。州里应尽快制定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文物古迹保护的专门法规性条例,使我州茶史文物古迹、古茶树资源走上依法保护的轨道。
3、易武古镇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茶马古道、古镇街道文物古迹最集中地,也是州内普洱茶历史文化古迹遗存最多古镇。现省政协文史委领导李师程等省、州一批专家学者组成的半官方组织,通过多次现场考察、研讨,积极活动,提出了 “恢复重建易武茶马古镇”的和构思和方案,州、县政府应给予重视,并由县政府直接领导,抽调精干人员组织专门机构,尽快制定“恢复重建”方案和规划,千方百计争取省和国家的立项,使之得以早日实施,重现普洱茶茶马古镇的辉煌,带动全县和全州茶叶产业的复兴。
4、针对象明、易武等古茶区普洱茶作坊式加工遍地开花,作坊简陋、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生产标准,不具备条件不准加工,加强管理,提高茶叶加工技术,保征茶叶品质和质量,打击台地茶冒充老树茶叶等假冒伪劣行为,共同维护当地“七子饼”等普洱茶的品牌,维护传统普洱茶信誉和守法经营者的利益。
5、古茶园、古茶树与森林共生,形成了特定的生物群落,保护保护好森林、自然生态平衡是保护古茶树的基础,严禁乱砍滥伐林木和毁林开荒。同时,合理采摘古茶树,严禁砍树采茶、抹光头等有害茶树生长发育的采摘方式,并清除古茶树上的寄生植物、病虫、枯枝,有利于茶树正常生长发育。
6、加强古茶树古茶园保护的宣传,提高茶区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自觉执法相关条例、规定,共同做好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同时,由茶业协会组织对古茶树资源及保护工作进行包装宣传,扩大古茶乡的知名度。
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