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与茶
发布时间 2011-07-14 浏览 6531 次
便成了一种需要品。”可见对于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孙中山先生是深为本国本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的。他把茶放到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格局中去考察,可见茶与国民国家之间的重大关系。

  他曾经指出:“茶为文明国所既知已用之一种饮料。……就茶言之,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在另一篇题为《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以饮食为证》的文中,孙中山用许多篇幅赞扬了中国饮食烹饪文明时,特意提到了茶的重要地位:“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在这里,孙中山先生把百姓的食谱,那淡饭粗茶为基调的食物看得那么美好,不但具备了精神上的美感、道德领域里的高尚,还具备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养生保健的真正功用。茶在其中,担任了如此亲和的人类的朋友,的确是集精神与物质为一身的上佳饮品。

  茶既然是这样美好的所在,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当然关心着茶与救国之间的关系。孙先生是一向主张实业救国的,因此,他对旧时中国的茶叶生产现状,不但了如指掌,而且也深为担忧。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粮食工业》一文中,他用较大的篇幅专门指出,说:“其(指茶叶——引者注)种植及制造,为中国最重要工业之一,前此中国曾为以茶顺供给全世界之唯一国家,今则中国茶叶商业已为印度、日本所夺,惟中国茶叶之品质,仍非其他各国所能及。印度茶含有丹宁酸太多,日本茶无中国茶所具之香味,最良之茶,惟可自产茶之母国即中国得之……中国之所以失去茶叶商业者,因其生产费过高,生产费过高之故,在厘金及出口税,又在种植及制造方法太旧。若除厘金及出口税,采用新法,则中国之茶叶商业仍易复旧,在国际发展计划中,吾意当于产茶区域,设立制茶新式工场,以机器代手工,而生产费可大减,品质亦可改良。世界对于茶叶之需要日增,美国又方禁酒,倘能以更廉更良之茶叶供给之,是诚有利益之一种计划也。”

  孙中山先生这段对茶叶生产及流通的评述,至今看来,还是如此专业,如此精辟,如此具有科学依据。事实上,直到今天,孙先生的话依旧没有过时,今天中国茶叶虽然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面临着的,依旧是这些国父在七八十年前就提到的老问题。

  从1912年到1916年,孙中山先生到我的故乡杭州来过三次,第三次为1916年的盛夏,正是人们最离不开茶的时节。中山先生8月16日到杭州,18日到钱塘江观潮,就先到杭州江干的一家小茶店中品茶小坐,然后再上六和塔观潮,下塔后还到了虎跑。虎跑水龙井茶,向来是被人们誉之为西湖双绝的。孙中山先生掬泉饮之,精神大振,不禁赞叹: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中山先生在此虽然赞叹的是润茶之水,但对用这样的泉水浸泡出来的茶的赞美,也已经渗透其中了。

  正因为孙中山先生与茶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在我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筑草为城》的序言中,专门提到了中山先生与茶的这种渊源。 “茶人三部曲”繁体字汉语版已全部在台商务印书馆出版,谨以此文为念,以示对伟大民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敬仰。

 文:王旭烽

( 文章来源:海峡茶道 )

关键词:先生孙中山茶叶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