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大师汪寅仙简介
发布时间 2011-07-16 浏览 6041 次
争取更完美。”这一认识,对她后来的花货创作及制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73年,汪寅仙因技艺出众,被安排到厂研究所,专门从事紫砂陶造型设计。这期间,她又受教于裴石民、王寅春、蒋蓉等名师,并得到顾景舟的指导,受益多师,使她在紫砂艺术上技艺精进,光货、筋瓤货均有相当造诣,尤擅花货创作。1974年创作的《紫砂葡萄杯》被送往日本、葡萄牙、加拿大等国展览,并作为邓小平访问日本的礼品。1975年,她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进修班深造,结业时设计的《九头冬梅茶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之后,她在构思设计新品中,不断拓宽视野,撷取自然界动植物吉祥形态,融入到壶艺创新之中,赋予壶艺不同的神韵与内涵。

  1988年,汪寅仙进入了创作盛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她的艺术追求,抽象与自然写实相结合是她的壶艺风格。其制壶态度一丝不苟、谨慎严密,并长期对创作题材深入观察体会进行艺术的提炼。使作品展现包括形象、神韵与气质上的美感。她以写实的手法刻划自然生态美于花货上,诠释田园中旺盛的生机和饱满盎然的精神。仿真形象惟妙惟肖,在运色上汪寅仙有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她尽量保持紫砂特有的光华质感,而不求颜色与实物相同。仅于局部做颜色处理,形成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也更能突显作品造型特色及优雅气韵。其光素器则讲究整体结构慎密及线条流畅,以简练的形式表达紫砂器特有的美感与深度。她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合作的《曲壶》,就是艺人与学者互补的光货经典代表作。此壶运用线面的结合,产生了动与静、虚与实的对比,使一个小小的静壶体产生了韵律之美,荣获1990年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并先后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其他光货作品源源不断,精美绝伦,如《神鸟出林壶》、《千禧壶》、《心手相连壶》、与徐秀棠合作的《水利壶》等,都是用最简练的线条,塑造最简洁的形体,揭示人生哲理或彰显时代精神。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